文章插图
图源:网络
这些年 , “她综艺”与“他综艺”盛行 , 所展现的核心主题都是清晰且明确的 , 即从单一视角切入 , 探讨如何突破性别焦虑与性别误解 , 绽放出无惧年龄、无惧挫折的勇气和生命力 。 从节目的角度来说 , 这样的性别聚焦更容易聚合热度 , 引发大众的共情 。
只不过 , 相对于“女性焦虑” , 大众对于“男性焦虑”的共情程度更低 , 由此引发中年男艺人被频频吐槽 。 有经验教训在前 , 《追光吧!》的做法是有意淡化性别概念 , 试图从全性别层、全年龄层切入 , 展现一切“追光者”的现实困境和自我突破 , 让普罗大众寻找到更深层次的情感共鸣 。
与此同时 , 《追光吧!》的真人秀比例大幅提升 , 与舞台达到了1:1的平衡占比 , 还将解锁更多场景 , 呈现哥哥们舞台之外的真实有趣互动 。 真人秀的挑战与公演主题紧密结合 , “追光者”需要通过组队真人秀的方式来寻找他们在公演时 , 想要呈现给观众的画面和情感 。
在这个层面上说 , 《追光吧!》与观众之间的交互感也被大大增强 , 我们会透过哥哥们的困惑看到自己 , 甚至带来更多的思考与启发 。 毕竟 , 每个人心中都有对“光”的向往 , 在“追光”的路上 , 人人平等 , 这或许是这一季节目最大的价值所在 。
“追光”这条路 , 任重而道远 。 《追光吧!》之所以能引发热烈反响 , 是因为需要追光的不只有哥哥 , 还有无数有梦想的平凡人 。
【持续引领“他综艺”天花板,《追光吧!》凭什么?】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ata ENT数娱”(ID:dataentertainment) , 作者:乌鸦 , 编辑:钟小宝 , 36氪经授权发布 。
- 未被邓世昌他们撞沉的“吉野”,后来的下场是怎样的?
- 得物垂涎“范冰冰”,小红书失去“杨超越”
- 寿命短的人,多有“3硬2粗”的共性,指的是什么?
- 这些“过度装修”的实例,毁掉了太多人的美梦,建议大家多点理性!
- 中国外运物流控制塔项目获2021“鼎革奖”
- 一年了,号称“社恐”的年轻人,为什么还爱沉浸式过家家?
- 支付宝上线“支付宝小荷包”功能
- 美团公开“通信控制方法、装置”专利
- 神奇的“7日瘦身汤”怎么做?
- 黄脸婆的“克星”是它,饭后泡水喝,疏肝理气淡色斑,它是什么?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