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不可能!耕地面积必然会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加 , 可是因为明朝中期“户籍统计”工作的懈怠 , 大量的增量土地被隐瞒 , 从而使得耕地面积一直不增长 。
说明1:土地隐瞒一般只涉及增量 , 存量耕地影响不大 。 举个例子 , 百姓A将土地卖给地主B , 那么A必须到官府交割并交契税 , 否则官府仍会按照《赋役黄册》找A征税 , A没有卖出凭证就还得交税 , 这也是防止百姓偷税漏税 。 因此 , 如果洪武26年真有8.5亿亩土地 , 往后的耕地面积就不会偏差太大 , 税粮也不可能保持不变 , 一定会翻倍 。
说明2:土地隐瞒和土地投献是两个概念 , 不要混淆 。 明朝给读书人和官员一定的土地免税面积 , 所以土地投献之风很盛 。 皇庄、宗室赐地、官员的土地都享受免税 , 会削弱国家纳税基础 , 但交易过程仍需要登记 , 否则底下耕种的百姓仍要被征税 。 所以 , 土地投献会减少税基 , 但不会影响耕地面积 , 本质还是存量交易 。
一方面 , 跟赋税和土地制度有关 。 赋税制度 , 明朝继承了宋代的“两税法” , 课税的基准是耕地面积 , 百姓有多少地就征多少税 。 土地制度 , 明朝继承了宋朝以来的土地私有制 , 鼓励百姓垦荒 , 实行占田制 , 百姓开垦的土地归自己所有 。 两种制度叠加 , 百姓或地主自然有了隐瞒土地的动力 , 而地主豪强隐瞒土地的动力和能力更强 。 毕竟百姓如果开垦了土地 , 不去官府登记的话 , 一旦被地主霸占 , 就有苦难言 , 告到官府说不定先被罚钱 , 还不一定要得回来土地 , 所以普通百姓隐瞒土地的现象不严重 , 到官府登记土地是一种保护 。
另一方面 , 官员考核重征税、轻统计 。 古代官员考核的最重要标准就是赋税 , 官府参照《赋役黄册》征税 , 只要征收的粮食与土地数量能对上 , 谁会深入基层核实耕地的隐瞒情况?再说古代的交通不发达 , 官员到地方检查是非常费力的事情 。 因此 , 土地的存量一直保持 , 增量就容易被隐瞒 。
小结:官员对耕地统计的重视不足 , 加上地主豪强隐瞒增量耕地 , 导致明朝《赋役黄册》上的耕地面积一直徘徊在4至5亿亩 , 远远小于实际耕地面积 , 只是实际耕地面积到底是多少呢?
万历首辅张居正也意识到“土地隐瞒”的现象 , 所以他在主持变法期间 , 重新对土地进行了丈量 , 从而一举国家财政下滑的势头 。 万历清丈是自“洪武清丈”之后 , 第二次大规模的全国性耕地普查 。 万历清丈后 , 明朝编制了新的鱼鳞图册 , 较明初的《赋役黄册》更加完备 , 体现在以下几点 。
1、土地清丈非常彻底 。 不止百姓的土地 , 宗室、亲王的占地也被重新丈量 , “丈国均粮 , 但有执违阻挠 , 不分宗室、官宦、军民 , 据法奏来重处 。 ”张居正给了地方官“考成法”强大的政治压力 , 最终保证了土地清丈的顺利实施 , 清理出1.55亿亩的瞒报土地 。
2、统一了亩制 。 原先北方存在“大、小亩”现象 , 张居正借“土地清丈”统一了全国的亩制 , 一律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 。 “统一亩制”减少了税粮征收的麻烦 , 杜绝了底层官员利用“大小亩”牟利的漏洞 。
3、简化了赋税征收规则 。 土地清丈后 , 将土地分成三等:上等水源肥田、中等瘠薄田、下等无水高田 。 交税的时候 , 无论官田还是民田 , 规则一样 , 上等田1亩实为1亩、中等田以1.5亩折为1亩、下等田以2亩折为1亩 。
清丈出了1.55亿亩的增量耕地 。 清丈工作从万历6年便开始 , 持续了三四年 , 最终清理出1.55亿亩的瞒报耕地 。 从结果看 , 湖广、山东、四川的土地瞒报最为严重 , 分别清查出5519万亩、3658万亩、2645万亩的耕地 。 万历清丈后 , 两京、十三布政司的耕地总面积为7.58亿亩 , 较洪武14年第一次土地清丈增加了3.91亿亩 。
- 一亩正方形地长宽是多少米 一亩地多少平方米边长是多少
- 素描8开纸是a3纸吗 8开纸尺寸多少厘米
- 直通车实际出价怎么算?计算公式是什么?
- 直通车是怎么扣费的?公式是什么?
- 直通车权重是什么意思 直通车账户权重会过期吗?直通车账户权重是什么?直通车计划权重是什么
- 直通车盗图怎么处罚?盗图规则是什么?
- 快手直播间封禁是什么意思 如何在淘宝直播间屏蔽不良粉丝?常见问题解答怎么知道被直播间屏蔽
- 淘宝直播模糊 手机淘宝直播很模糊是什么原因?怎么办?淘宝直播不清晰怎么办
- 小狗会护主吗小狗为何对人们忠实
- 有哪些保健品是真的有用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