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人工智能平台 人工智能平台能力( 三 )


华为ModelArts也提供从数据标注到模型推理全流程的开发工具, 其中“自动学习”的功能模块基本对标百度EasyDL, 提供重训练级别的模型生成, 但暂时没有按照需求层级进行产品拆分 。
AI支撑平台比起AI开发平台, 更类似业务平台, 比如内容审核、智能对话等 。 围绕的是一个核心算法, 通过配置提升这个算法/能力的通用性 。
下图举个内容审核平台作为栗子~横向是发布图片的业务流程, 纵向是审核平台的功能, 可见审核平台是和业务紧密结合的 。
审核平台的核心其实就是分类问题(把输入的图片分为合规、不合规), 外部输入是图片, 输出是图片是否合规、违规类型、准确率等信息, 而审核策略的制定、验证则是为了支撑图像分类算法在内容审核这个场景下work, 说到底“支撑”就是配置、设置 。
从用户的角度看:用户需要的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时间及费用)获取所需的AI能力 。 AI平台提供的开发工具、预置模型都可以减小用户获取AI能力的投入 。
从AI平台公司的角度看:AI平台提供的是一套标准化的工具/流程, 80%的需求可以由标准化的产品来满足, 而非每个需求都单独定制解决方案 。 通过AI平台这样的标准化产品来提升ROI, 从而实现盈利 。
不论是从用户角度, 还是从提供AI平台的公司角度, 其实AI平台的存在都是为了提升投入产出比 。
但个人感觉, 目前AI平台公司对AI平台的需求是要大于用户的, 这就造成了产品多用户少的囧境 。 用户对AI平台的不认可, 一方面可能是对AI能力带来的收益的不确定;另一方面可能是对AI平台提高ROI的不确定(有可能使用了AI平台但还是无法节约人力投入) 。 所以如何让用户发现AI能力的价值, 进而发现AI平台的价值还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
市面上那么多AI平台, 如何做到让用户选择你的产品呢?差异化 。
怎么做到差异化呢?不同用户对AI能力或应用的需求侧重各不相同, 但是无外乎数据、算力、模型三要素 。
1)数据入手的差异化
当前很多行业还是存在缺乏数据积累的事实的, 所以数据对于这部分公司来说就是最大的痛点 。 从数据角度入手的AI平台, 最直接的是可以主打提供行业数据 。 如果数据不可获取, 可以退一步和大数据平台结合提供数据采集、清洗、标注(自动、人工)等功能, 解决用户数据方面的痛点 。
前边提到的basicFinder, 就是由标注平台逐步发展出来的AI平台 。
2)算力入手的差异化
不论是训练阶段还是推理阶段, AI模型对算力都是强依赖的, 因此从算力入手的AI平台也是发展最早的一种, 一般都和云平台紧密结合, 最后的收益落脚点都是云资源 。
随着AI芯片发展, 以嵌入式设备为载体的边端智能也越来越多, 所以算力入手也可以指嵌入式算力 。 华为算是以算力为核心的代表公司 。
3)模型入手的差异化
虽然大多AI算法都有开源的版本, 但开源模型往往是通用模型, 没有针对特定场景优化, 没有一般没法直接应用 。 比如图像识别在医学领域和在自动驾驶领域可能用同样的算法, 但需要喂不同的数据, 进行不同的参数优化, 最后得到适用于不同场景的模型 。 比如face++就对人脸识别相关的各类模型都做了优化 。
一个热门方向AI+行业, 就是在数据和模型角度都针对本行业进行差异化的设计 。 比如针对医药领域的医渡云, 针对税务领域的慧算账等等 。
个人感觉现在做AI平台是件很难的事情了, 本身这类产品就已经有点供大于求了, 做差异化也需要结合已有的积累(无论是数据、算力还是模型), 所以从头做一个成功的AI平台真的非常困难, 留给AI平台的机会可能只有+行业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