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良好的大学生活习惯?( 三 )


第二阶段:六周至五个月,接触环境 。
继续给婴儿爱和关心,经常拥抱 。若婴儿表现出不开心,照顾者要有回应 。同时可以让婴儿趴在地上,借此练习抬头及加强视觉能力 。在婴儿头部左方距前大约十二寸处挂一个会转动的风车,用几种颜色的球体组成,或用不同颜色的做成各种动物,帮助婴儿集中注意力,学习用眼追踪物件,对以后发展阅读能力十分重要;
第三阶段:五个月至两岁,发展智力 。
多带孩子接触世界,并和孩子交流心得;帮助孩子社交,联系其他孩子的父母,让孩子一起玩,也鼓励其他孩子和成年人交谈 。这些训练,肯定会为您的孩子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
有的家长认为,培养孩子看书的习惯至少要从孩子认字开始 。其实不必如此教条—现代父母讲究的是在孩子幼儿时期开始慢慢培养孩子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由妈妈带着“读”书—妈妈抱着他一起翻看图书,同时讲述书中的故事,使孩子在听的同时,领悟读书的乐趣 。
据专家介绍,这项活动可早至从孩子一岁前开始 。
另外随着孩子渐渐长大,还可以每天固定一个时间(当然,时间由短到长,考虑到孩子的生理特点),由爸爸或妈妈和孩子一起看书、讲书,还可以在孩子提出问题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咱们去书里找答案”“咱们看看书上怎么说”让孩子产生对书的浓烈兴趣,使读书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总之,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让幼儿能通过点滴培养、训练,养成爱读书爱学习的好习惯,这对孩子一生都会有影响 。
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由成人有意识地培养成的,而习惯一旦形成,就不易更改 。正因此,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教养的重要一环,让孩子从细小处做起,成长为一个独立、有自信、有责任感、乐于学习、善于与人相处的人 。

好好教育他多做作他们的思想工作多培养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尽量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尊重他们同时要经常和他们沟通沟通
从我做起,从小教育
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如何培养良好的大学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亲子双方同受益 。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自我照顾、自我保护的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孩子具有独立性,就等于父母获得了更多的时间和自由 。
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须耐心、宽容 。
从孩子刚会说话和行走开始,就应努力寻找机会锻炼孩子独立选择的能力以及独立生活、做事的能力,如让孩子挑选他喜欢玩的玩具,让孩子自己睡,起床后自己穿衣、叠小被等 。
理解孩子的执拗,“不听话”常常是他们要独立做事、表现自己力量的信号 。
鼓励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显露出的独立性萌芽 。只要孩子要干的事在安全、合理的范围内,就不强迫孩子听从父母,而给他独立、自由的机会 。
---------
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素质,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 。
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怪异、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对挫折;急躁、固执、自负,情绪不稳定,他智商再高也很难有成就 。情商应从小培养 。
首先培养忍耐力 。有这样一个实验,选一些智商超常的幼儿,给他们一块糖,说:现在吃就给一块,如果能忍一小时后再吃,可以再奖励一块 。
跟踪调查的结果是能忍耐的孩子成功率大大高于不能忍耐的孩子 。怎样培养忍耐力呢?孩子急于喝奶时,不要马上满足他,让他哭一会儿,一边慢慢和他说话,一边拍他的后背,然后再给他吃,忍耐时间逐渐加长,从几秒钟到几分钟 。对每次都把零花钱很快花光的孩子,家长可以说:\"如果你能忍住一星期不花零花钱,下周可以加倍给你,你可以攒起来买你需要的大东西了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