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子宫能生孩子吗?人造子宫初现曙光( 二 )


人造子宫能生孩子吗?人造子宫初现曙光

文章插图
成熟的人造子宫
用人造子宫来代替人类生育(体外生育)最早是由在英国出生的印度裔进化生物学家、遗传学家哈登(J.B.S. Haldane)在1924年提出的 。有人预测,如果这一想法能实现,到2050年后,将会有一半以上的婴儿由人造子宫孕育出来 。
让人们看到人造子宫最大希望的是康奈尔大学的华裔教授刘鸿清,后者于2001年培育出了子宫内膜组织,并创建了一个人造子宫 。2003年,刘鸿清等人用老鼠进行体外孕育试验,把老鼠胚胎放入人造子宫孕育,可惜老鼠没足月就因为畸形而中断试验 。后来,由于法律不允许人造子宫用于人体试验,该项试验不得不中止 。
从人造子宫的试验进程可以看到,人造子宫有两大难题,一是技术,二是伦理 。首先从技术来看,人造子宫尚不成熟 。弗雷克等人研发的人造子宫只是一个孵化器,是在孕育的最后阶段扮演一下子宫的功能,以救活早产儿 。但是,成熟的人造子宫必须相同或类似于生物的自然子宫以及孕育胎儿的所有条件 。
除了需要羊水外,人造子宫还必须至少符合自然子宫的两个条件,一是具有子宫内膜,二是在受精卵着床于子宫内膜后,能形成胎盘,以满足母胎之间的营养和氧气供给和交换 。而且,即便是人造子宫的羊水,也必须与自然子宫的羊水有完全相同要素,如羊水包含多种可以促进胎儿生长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除了水和电解质外,还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抗生素以及尿素 。此外,人造羊水也应当为胎儿提供保护和减震作用 。
人造子宫能生孩子吗?人造子宫初现曙光

文章插图
子宫内膜和胎盘
子宫内膜就是滋养人类种子的丰富土壤,有了它,受精卵才能在其中发育成熟和分娩 。子宫内膜其实就是哺乳动物子宫内壁的一层组织,分为致密层、海绵层和基底层 。子宫内膜表面2/3为致密层和海绵层,统称功能层 。
子宫内膜覆盖着黏膜,由黏膜上皮细胞组成 。黏膜上皮由柱状上皮、立方上皮或复层柱状上皮细胞组成,它们受雌激素影响,雌激素在生殖周期分泌时,子宫内膜各上皮细胞会长大、分裂,数目大量增加,等待受精卵的植入和着床 。如果没有受精卵植入,则发生蜕化而脱落,成为月经 。子宫内膜的基底层为靠近子宫肌层的1/3内膜,不受卵巢性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
所以,人造子宫需要拥有或模拟子宫内膜的生物学性质,至少要具有黏膜上皮细胞,并且受性激素和孕激素的影响而有周期性变化 。现在的研究也发现,子宫、卵巢、输卵管以及睾丸和前列腺等器官都有程序化细胞死亡(PCD,又称凋亡) 。显微光镜和电镜的观察发现,人的子宫内膜也有凋亡小体存在 。
并且,琼脂糖凝胶电泳和DNA染色体技术检测发现,人的子宫内膜在增生早期(6-10天)、分泌期(25-28天,是子宫内膜在孕激素作用下开始发生分泌变化,以有利于孕卵的着床)和月经期(1-5天)都可看到具有程序化细胞死亡特征的DNA断裂现象;而在增生晚期(11-14天)、分泌早期(15-20天)和分泌中期(21-24天)则看不到断裂DNA发生 。这表明,程序化细胞死亡的周期性发生在女性的子宫孕育胎儿中有重要调节作用 。人造子宫如果要担负起孕育胎儿的重任,也需要有这样的生物特性 。
子宫能成为胎儿的沃土还需要很多子宫内膜细胞因子,如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血小板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和血管活性物质和血管生成因子等 。表皮生长因子(EGF)主要分布于子宫腔上皮和腺上皮以及间质细胞中,呈周期性变化 。EGF既能刺激子宫内膜腺上皮和间质的增生,并在孕激素的协同作用下使间质发生分化,又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迅速刺激络氨酸磷酸化,促进子宫内膜前列腺素E2(PGE2)的释放,后者是一种重要的细胞生长和调节因子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