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搜索、游戏社区、机器人……字节跳动急寻第二增长点( 二 )


在字节算法分发模式的主导下, 悟空问答上线之初的确赚足了流量和关注度 。 根据 QuestMobile 的数据, 2017 年 10 月悟空问答 MAU 达到 121 万, 和百度百科的 159 万几乎平起平坐, 但距离知乎同期的 1300 万 +MAU 还有一定差距 。
然而, 高光来得早, 走得也快 。 一年之后, 悟空问答 MAU 直线下滑至 67.9 万, 市场总监刘晨黯然离职 。 2018 年 7 月份, 悟空问答正式并入微头条, 意味着字节跳动在问答社区市场的尝试正式失败 。

元宇宙、搜索、游戏社区、机器人……字节跳动急寻第二增长点

文章插图
多闪、悟空问答们的命运, 印证了一个事实——字节跳动在业内是出了名的 ” 冷酷无情 “, 对于看不到突围希望、占用资源过多的业务、产品, 总会直截了当地打入冷宫 。
价值研究所留意到, 包括前面提到的悟空问答在内, 光是去年 1 月份期间, 字节就先后把知识付费平台好好学习、从坚果处收购而来的手机业务和 TNT 显示器业务全部暂停, 原锤子科技团队改组而来的新石实验室也被并入阳陆育负责的教育职能业务部 。 而在被裁撤、关停之前, 智能硬件、问答社区、知识付费等业务, 也全都是字节跳动正在全力追赶的风口 。
此情此景, 不禁让人想问一句:派对岛、悟空搜索、灵选们, 谁会成为下一个多闪或者悟空问答?
当然, 站在字节的角度, 自然更希望能在这一系列新产品中孵化出下一个抖音 。 但关键是, 字节或许需要调整自己过往的产品孵化模式和运营思维, 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比如不能在迷信算法推荐模式, 以及给变得更有耐心 。
一方面, 悟空问答、多闪的失败,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字节跳动过于迷信过往的 ” 爆款方法论 ” ——即执着于在全新的社交、问答社区赛道复制今日头条的内容分发、用户运营模式, 并且缺乏足够的耐心 。
正如前文所言, 悟空问答从独立运营、加大资源扶持到战略破产、并入微头条, 不过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 。 而像豆瓣、知乎、B 站等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社区平台, 大多经历了超过 10 年的探索、蛰伏—— B 站成立于 2009 年, 最早的豆瓣成立于 2005 年, 前期无论用户增长还是商业化探索都十分缓慢 。
彼时正在高速增长的 “APP 工厂 “, 自然缺乏这样的耐心 。
另一方面, 最近两年, 逃离算法已经成为一股不容忽视的潮流——尤其是在年轻用户群中 。 在豆瓣 ” 反技术依赖小组 ” 中, 汇聚了 16000 多个想和算法 ” 决裂 ” 的年轻人, 他们致力于通过各种手段摆脱算法的裹挟、逃出信息茧房:
比如刷视频和网购时都尽量选用网页版, 减少手机装载的 APP 数量;以及在浏览知乎、头条、B 站等采用算法、大数据模式、对用户进行针对性推送的 APP 时, 采用不注册不登录的 ” 无痕模式 “ 。
随着用户喜好发生变化, 靠算法发家, 也靠算法推荐孵化出今日头条、抖音两款国民级应用的字节跳动, 也是时候调整自己的打法了 。
提高硬科技含量是当务之急
好消息是, 字节跳动过去两年已经意识到自己的不足, 也愿意主动作出改变 。
最直接的证据, 就是放弃从成立以来就在使用的大中台 – 小前台模式, 梳理出六大业务板块, 采用和腾讯、阿里等头部大厂更相似的 BU 业务群管理模式 。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 大中台模式的优势在于一个 ” 快 ” 字:可以快速建立迭代机制、孵化新产品以及组建业务团队 。 而调整为 BU 模式之后, 字节的组织架构、各条业务线也都会变得更稳定, 相信日后会对新项目表现出更大的耐心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