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纪念谁的?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二 )


恶日,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 。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 。《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 。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 。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 。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
端午别称知多少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
端阳节 据《荆楚岁时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天气好的日子,故称五月初五为“端阳节” 。

端午节是纪念谁的?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文章插图
重午节 午,属十二支,农历五月为午月,五、午同音,五、五相重,故端午节又名“重午节”或“重五节”,有些地方也叫“五月节” 。
天中节 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时,太阳重人中天,故称这一天为“天中节” 。
浴兰节 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古人以兰草汤沐浴去污为俗 。汉代《大戴礼》云:“午日以兰汤沐浴” 。
解棕节 古人端午吃棕时,有比较各人解下粽叶的长度、长者为胜的游戏,故又有“解粽节”之称 。
女儿节明沈榜《宛署杂记》:“五月女儿节,系端午索,戴艾叶,五毒灵符 。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饰小闺女,尽态极研 。出嫁女亦各归宁 。因呼为女儿节 。” 沈榜宛《杂记》载:“燕京自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饰小闺女,尽态极妍 。已出嫁之女,亦归宁簪以榴花,曰女儿节” 。
菖蒲节 古人认为“重午”是犯禁忌的日子,此时五毒尽出,因此端午风俗多为驱邢避毒,如在门上悬挂菖蒲、艾叶等,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