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条安装工程质量通病及改进措施( 四 )


改进措施:明配管材质、规格型号应根据图纸 , 按设计要求选用 , 配电箱内多芯导线接线端应做烫锡处理 , 箱内排线应整齐规范 。
21.强、弱电箱体开孔随意 , 进出箱体的管道排列不整齐 , 未佩戴锁扣 , 无封堵;
改进措施:强、弱电箱体进、出线应使采用机械开孔 , 机械开孔应与进、出线管径大小吻合 , 现场开孔 , 不得采用电、气焊切割 , 垂直度允许偏差为1.5‰ , 进、出线管排列按照管径大小以先排进线(大管) , 再排出线(小管)的原则排列整齐 , 固定牢固 。
22.焊接出现焊瘤 , 夹渣等现象;
改进措施:焊接过程中 , 焊缝上不能出现焊不透、焊穿、裂纹、咬边、气孔、砂眼、溅渣等现象 。 焊完后应除去药皮进行检查 , 如发现不合格的应进行返工 , 对焊疤较大影响美观和安装的应铲平、磨光 。

23.避雷带的支撑件制安不正确 , 避雷带圆钢规格不符合要求;
改进措施:明装避雷带的支撑件高度应根据设计要求施工 , 设计未要求时 , 其高度应为100mm或150mm , 间距以80~100 cm为宜 , 拐弯处间距为30 cm 。 避雷带宜采用镀锌圆钢或扁钢 , 应优先选用圆钢 , 其直径不应小于8 mm , 搭接长度应≥6d , 双面焊接 , 支撑件圆钢不应小于12 mm 。 若选用扁钢则其宽度不应小于12 mm , 厚度不应小于4 mm 。 避雷带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位置正确、固定可靠、防腐均匀良好、不污染建筑物、弯曲半径正确、跨越建筑物变形缝有补偿措施、支撑件间距均匀 。 现场施工时 , 避雷带圆钢规格必须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选用 。


24.不同楼层的同一户型同一安装位置 , 设备安装方式、标高不统一;
改进措施:室内安装工程应参照荣新集团《工程管理手册》和《施工工艺标准》 , 实行样板先行制度 , 严格按照样板尺寸、标高、安装方式进行施工 。
25.吊顶内配线、地下室灯具电源线未穿金属软管;
改进措施:塑封金属软管仅限用于管线末端进入灯具或设备电气接线盒 , 其他情况应尽量减少使用 , 工艺要求:(1)金属软管与钢管或设备连接时 , 应采用金属软管接头连接 , 其长度在动力工程中应不大于0.8m , 在照明工程中应不大于1.2m 。 (2)金属软管用管卡固定 , 管卡固定间距不应大于1m 。 (3)不得利用金属软管作为接地导体 。


26.消火栓报警按钮穿线进箱体部位无导管保护 , 未配锁扣;
改进措施:消火栓报警按钮穿线进箱体部位应按规范配置锁扣 , 箱内导线应穿金属软管保护并固定 。
27.室内强、弱电箱体出墙、倾斜;
改进措施:室内强、弱电箱体安装时应根据预留孔洞尺寸先将箱体找好标高及水平尺寸 , 埋入墙体时应垂直、水平 , 将箱体固定好后用细石混凝土填实周边并用水泥砂浆抹至与墙面平齐 , 若墙面未抹灰 , 则箱体凸出砖墙的高度应以墙面已抹的灰饼为参照 。

28.屋面正压风机基础未在防水施工前施工;
改进措施:若采用槽钢支架 , 应在屋面防水层施工前施工 , 将支架用地脚螺栓固定;若基础在防水层之后施工 , 则应采用混凝土基础 , 在屋面防水层、保温层、保护层做好后再浇筑 , 混凝土基础应水平、牢固 , 其厚度不得小于20cm 。

29.墙体二次配管水平开槽过宽过长 , 配管未使用直接而是大管套小管 , 箱、盒体敷设未预留安装洞造成大量剔打 , 填补未用细石混凝土浇灌或不密实;
改进措施:设计要求的洞口、管道应在砖砌体砌筑时预留、预埋 , 不得打凿墙体和在墙体上开水平槽 , 宽度大于300mm的洞口上部应设置过梁 , 箱体安装后应用细石混凝土浇灌密实 , 墙、板内暗敷线管接头处须用直接连接 , PVC线管接头处线管与直接须涂胶粘牢密封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