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类新闻稿如何撰写 会议新闻稿报道如何撰写( 二 )


反常法跟常道相反,跟常情不同,是谓反常 。 《易·屯》言:“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反常也 。 ”反常的东西如“人咬狗”一样,会让人大吃一惊且刮目相看 。 1993年3月18日,全国丝绸交易会在杭州拉开序幕,不少新闻单位的采访人员到会采访 。 可令多数采访人员失望的是,“丝交会”没有开幕式,没有领导讲话,没有嘉宾剪彩……这就很不像“会”了,有的采访人员因此而打道回府 。 而钱江晚报采访人员李迅却独具慧眼,他认为这些反常之处,正是“丝交会”最具新闻价值的特征,因而从别人觉得没有新闻价值的会议中,发掘出了别具一格的会议新闻:《务实,代替了领导讲话、嘉宾剪彩、满天气球……/’93全国“丝交会”没有开幕式》,从而一举获得了当年浙江省好新闻奖 。 05
反弹法琵琶音色很美,人们一般都是正面弹奏的,然而敦煌壁画中一段反弹琵琶的舞姿造型,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 。 突破常规的思维与行为,往往具有非常的效果 。 1994年11月17日,工人日报头版头条刊登消息《昔日伐木建功,今朝栽树“还债”》,报道黑龙江省伊春市铁力林业局老工人马永顺前半生以伐木3万余棵成为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离休后又带领全家上山义务栽树3万余棵,还清对大山“欠债”的感人事迹 。 该消息荣获第5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 其实这是采访人员从学习马永顺动员大会上抓出来的新闻 。 虽是会议题材,却摒弃了会议消息的写法;虽是学习动员大会,却没有泛泛而谈讲空话 。 新闻写的是伐木工人,浓墨重彩的却是“栽树”,反弹琵琶,以独特的视角做足了会议背后的文章,使得马永顺精神成为一个时代的精神力量 。 06
特写法特写属报告文学的一个种类,也是新闻报道的一种体裁 。 其特点是抓住显示生活中人物或事件的某一富有特征性的部分,作集中的、精细的、突出的描绘和刻画,具有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1995年12月,共青团浙江省委九届五次会议在杭州召开,浙江省省长万学远出席会议并作了4小时12分钟的长篇讲话 。 一般的媒体都用正宗的“本报讯”来报道这次会议,而浙江青年报却独具匠心,写出新闻特写《充满激情:四小时十二分》,既突出了会议气氛及时间的特点,又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都想看看这么长时间究竟讲了些什么 。 特写写万省长在讲话:“在《列宁在1918年》这个电影里,瓦西里对娜塔莎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说完就上察里津前线去了 。 我们现在有的青年人也在讲面包会有的,牛奶也会有的,可他讲完就上床睡觉去了……”这些话语打破了一般会议报道刻板、沉闷的写法,显得活泼而富有生气 。 特写极富现场感,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后来在第五届全国青年报好新闻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 会议新闻的采写技法很多,如组合法、分解法、联动法、互动法、图表法、跟踪法等等,都是较为常见的办法 。 本文总结的20种方法,仅是有代表性的一部分,并不代表全部 。 然而,“文无定式,水无常形”,探讨会议新闻的写法,重要的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尤其是思维创新和观念创新 。 随着会议新闻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改进会议报道的新闻意识也迫在眉睫 。 采访人员不仅要掌握好会议新闻的一般规律,还要与时俱进,树立崭新的会议新闻观 。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如果我们真正做到了“三贴近”,相信我们多数的会议新闻就会清心悦耳,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 。 会议新闻本来就不应“年年岁岁花相似”,而应当“岁岁年年人不同”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