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电视屡被投诉原因曝光!原来和其发展史有关 飞利浦将裁员4千人( 三 )


飞利浦电视屡被投诉原因曝光!原来和其发展史有关 飞利浦将裁员4千人

文章插图
而伴随着飞利浦在2019年将其持有的昕诺飞最后10.7%的股份出售之后 , 也顺利完成了与起源之地埃因霍温灯泡厂的告别 , 1892年因照明诞生的飞利浦 , 在127年后宣布不再持有任何照明业务的股份 。
飞利浦电视屡被投诉原因曝光!原来和其发展史有关 飞利浦将裁员4千人

文章插图
至此 , 飞利浦精简业务的目标只剩下了最后一个——小家电业务 , 在飞利浦首席执行官弗兰斯表示要出售小家电业务为集团的医疗健康板块腾地方的意愿后 , 国内外大量投资者纷纷表示有意愿接触 , 不仅有海尔、九阳、美的等国内家电巨头 , 也不乏高瓴资本、土耳其财团等专业投资机构的身影 , 最终 , 财大气粗的高瓴资本以340亿人民币的价格中标 , 并获得了为期15年的品牌协议 , 而如愿将自己业务精简清盘的飞利浦 , 也从此之后完成了在家电市场的谢幕 。
飞利浦电视屡被投诉原因曝光!原来和其发展史有关 飞利浦将裁员4千人

文章插图
而我们从飞利浦的业务调整中也能清晰的看出 , 飞利浦的业务划分目的是期望通过调整和转型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盈利 , 全球老龄化背景下医疗业务的高速增长给了飞利浦梭哈健康领域的勇气 , 到2019年时 , 飞利浦就有98%的销售额来自医疗健康部门 。
飞利浦电视屡被投诉原因曝光!原来和其发展史有关 飞利浦将裁员4千人

文章插图
但在整个调整过程中 , 飞利浦为业务“瘦身”的方式并不算井井有条 , 甚至可以用混乱来形容 , 本来对于需要人工成本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 授权贴牌或者代工无可厚非 , 能进行高水平的整合与外包也一样是企业实力的象征 , 借助中国企业的制造优势 , 寻求到自身资源的合理配置 , 可以说是很妥当的商业决策 , 但授权贴牌的路 , 却没有飞利浦想的这么舒服 。虽然我们认真的讲 , 若论贴牌有没有赚钱 , 那确实是赚了不少 , 举个例子 , 根据冠捷科技2021年财报 , 冠捷科技去年应付飞利浦商标许可款项金额达17.78亿元 , 这是什么概念呢?家电行业的头部品牌九阳 , 2021年的净利润也只有7.01亿 , 而冠捷这17.78亿对于飞利浦来说 , 和自己盈利17.78亿难度可完全不同 , 同样 , 高瓴资本要用飞利浦的牌子也得狠狠放一管血 , 根据协议 , 高瓴资本要每年给飞利浦集团支付品牌授权使用费7亿欧元 , 折合人民币约48亿元 。15年下来 , 仅品牌使用费 , 高瓴就得给飞利浦缴105亿欧元 , 差不多是收购费的3倍 。但哗啦啦的现金流并不能掩盖飞利浦之前决策上的隐患 , 纵观飞利浦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进程就足以发现 , 对于中国市场 , 飞利浦并没有采取主流的跨国企业操作——即先成立一个中国投资总部 , 然后再由中国投资总部推动各项业务 。相反 , 飞利浦采取的是各产品项目在中国市场各自为战的模式 , 没有统一指挥与协调 , 虽然飞利浦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20年 , 但作为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还是80 年代后才开始的 , 直到今日飞利浦中国区总部都还处在一个奇怪的地位上 , 大公司病在飞利浦身上体现的十分明显 , 种种管理上的脆弱与混乱 , 自然影响了飞利浦对产品质量的把控 。就拿品牌授权之后的具体贴牌产品品类来说 , 该生产什么不生产什么 , 本应当被严格管制 , 但贴牌方为了利润往往选择大肆拓展品类 , 飞利浦则以不管不顾的态度回应 , 既不追究厂商 , 也不对产品问题给予回应 , 各种闻所未闻的飞利浦产品自然就横空出世 , 2012年就有多起飞利浦电饭煲产地信息造假事件曝光 , 消费者找官方售后发现官网并无该款产品的离谱事件时有发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