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于游戏,这全是游戏的错吗( 二 )


一个沉迷游戏的孩子 , 往往伴随着学习成绩下降 。长期玩游戏 , 缺乏锻炼 , 体能也大幅下滑 。尤其是游戏成瘾的重度患者 , 当不玩游戏时 , 他的眼里几乎就没了光芒 。
但这仅限于一部分游戏成瘾的人 , 它不具备普遍性 。偶尔打打不在此列 。
绝大部分孩子玩游戏 , 就跟某些家长打麻将一样 。
因此 , 一棒子把游戏打成“精神鸦片” , 也是不可取的 。
从游戏本身来看 , 其实它没有“艺术”那么神圣 , 也没有“鸦片”那么可怕 。它的本质是令人着迷的虚拟商品 。
那些鼓吹游戏的 , 无非就两种人 。一种是游戏行业中的既得利益者 , 另一种就是游戏玩家 。
而那些反对游戏的 , 主要也是两种 。一种是不擅长教育孩子的父母 , 另一种就是管不住学生的老师 。
于是 , 当新华社旗下经济参考报怒批游戏为“精神鸦片”时 , 舆论立即就呈现出正反分明的两股势力 。
当然 , 其中不乏有媒体“拿钱说话” 。拿了游戏公司的钱 , 屁股一边倒地站在游戏的一边 。
一个社会性问题的诞生 , 要说游戏公司没责任 , 是不可能的 。游戏的成瘾性恰恰来源于游戏公司对游戏用户心理的精准捕捉 , 循循诱导 , 令用户深陷其中 。
这被游戏公司描述为“沉浸式游戏体验” 。
可这种“沉浸式体验” , 恰恰是游戏成瘾的源头 。
游戏成瘾的危害 。这就好像 , 一个人偶尔打麻将 , 有利于防范老年痴呆 。但天天从早到晚地打麻将 , 多半不是称职的父母 。
对待麻将 , 我们不禁止 , 但我们禁止du博 。
对待游戏 , 同样如此 。我们不能一棒子打死 , 但在未成年人领域 , 要加强限制 。防沉迷系统不能形同摆设 , 必须落到实处 , 发挥真正的防沉迷功能 。
在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方面 , 游戏公司不能简单地把责任甩给家长 。家长是分散的 , 一个优秀的家长最多管三个孩子 。可千千万万的孩子背后 , 是无数被生活、被工作、被婚姻所拖着走的父母 。
把未成年人游戏成瘾的责任甩给家长 , 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网上水军汹涌 , “拿钱办事”的狗腿子也不少 。毕竟 , 家长不是既得利益者 , 游戏公司才是最大获益方 。
游戏公司作为平台管理者 , 应该承担平台性责任 。
游戏得有节操 , 不能无下限地把手伸向小学生的钱包......
梁启超说过 , 少年强 , 则中国强 。
少年游戏 , 则企鹅强 。
“中国强”和“企鹅强” , 孰轻孰重?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