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菜地”到“蔷薇巷”——上海乡村振兴中的基层治理新见闻( 二 )

  这个“蔷薇花”的社区故事是从社区居民的一次自发讨论开始的 。 因为“乡土情结”的存在 , 一些居民“毁绿种菜” , 将公共绿地变成了“私家菜园” 。 这样的现象怎么对待?在社区居委会的引导下 , 居民们讨论开了 , 大家动脑筋、出主意 。 有人就想到了安亭本地老少都熟悉的蔷薇花 , 建议不妨把社区公共部位营造成遍布鲜花绿叶的“蔷薇巷” 。 于是 , 在反复征询民意的基础上 , 大家形成了一个社区营造计划 , 核心内容是通过社区的自发团队 , 对社区公共部位进行居民高度参与的再造 。

  去年初 , 在居委会的组织引导下 , 陆巷社区成立了由社区积极分子组成的“蔷薇巷”自治委员会 。 “蔷薇巷”自治项目围绕公共部位和小区主干道两侧逐步展开 , 经费“众筹” 。 首批有20多户居民主动报名栽种蔷薇花 。 在他们的影响下 , 参与的居民越来越多 , 大家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 , 多少都出一分力 , 购买花株 , 一起栽种布置 。 如今 , “蔷薇巷”已经初步建成 , 农民小区在蔷薇花的装点下变得更加美观 , 社区的景观品质和宜居性大大提升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