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骨皮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_副作用_地骨皮图片( 三 )


治疗疟疾
取鲜地骨皮1两,茶叶1钱,水煎后于发作前2~3小时顿服 。试用于150例患者,其中145例均控制发作,有的服1剂即见效 。
治疗内伤发热和感染发热,不用于感冒发热
本品有煺热降温作用,可用于免疫病发热、肿瘤发热、夏天功能性发热、慢性感染性发热、结核病发热、肺支气管感染性发热等,中医辨证为内伤发热,以及湿热、痰热、实热、血热之感染性发热,不论高热、低热、内热,也不论实证发热、虚证发热,都能使用,可与青蒿、知母、生石膏、黄芩等同用 。但其煺热的效果较生石膏弱,比青蒿强 。同用可增效 。
地骨皮的食用方法
地骨皮粥
原料:地骨皮30克、桑白皮15克、麦冬10克、面粉适量 。
做法:取地骨皮、桑白皮、麦冬放入砂锅浸泡20分钟,煎20分钟去渣取汁,面粉调成糊共煮为稀粥 。
用法:随意饮用或佐食 。
作用:清肺凉血、生津止渴 。适用于糖尿病、多饮、身体消瘦者 。
地骨槐花粥
原料:地骨皮、生地、槐花各30克,粳米30~60克 。先将生地、地骨皮、槐花洗净,粳米浸泡10分钟 。水煎生地、地骨皮、槐花,去渣取汁 。誊最后,加入粳米煮粥食 。本品具有清热固经的功效 。适宜于月经过多、经色深红或紫红、腰腹胀痛等症状患者食疗 。
地骨皮桔梗炖白肺
原料:地骨皮半块,桔梗18克,花旗参12克,紫菀12克,杏仁适量,猪肺1个,姜2片 。做法:洗猪肺至变白为止 。一除猪肺、姜外,将其他材料洗净后放入炖盅内加水先炖,同时把猪肺、姜放入另一锅中煮沸 。取出煮好的猪肺,放入药材锅中同炖约3~4小时即成 。药膳功效:本品能补气虚、治久咳、化痰、润肺 。
地骨皮牡蛎汤
用料:牡蛎肉(鲜品)90克,牡蛎(壳)60克,地骨皮30克,银紫胡15克,生姜、红枣各少许 。
做法:
将牡蛎的肉、壳分开,洗净;地骨皮、银紫胡、生姜、红枣(去核)洗净 。
把全部用料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 。随量饮用 。
功效:清虚火,退虚热 。治红斑狼疮属于阴虚火旺者,症见午后低热,日久不愈,形体消瘦,夜卧盗汗,两颧潮红,其色嫩红,口干口渴,头目眩晕,烦躁易怒,舌红苔少,脉弦细数 。
地骨皮的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本草纲目》:无毒 。
(二)毒理试验
水煎剂小鼠灌服的LD50为l2.83g/kg,腹腔注射的LD50为l0.73g/kg 。
地骨皮酊剂小鼠腹腔注射急性和亚急性LD50分别为4.7g/kg和4.1g/kg 。说明毒性非常小,在体内无明显的蓄积性 。
(三)临床观察地骨皮无毒 。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 。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
(四)地骨皮茶降糖降压降脂虽好,但对于外感风寒、脾胃虚寒、便溏、慢性胃炎、心功能不全等疾病的患者要慎用 。
【宜忌】
脾胃虚寒者忌服 。
《医学入门》:"忌铁 。"
《本草汇言》:"虚劳火旺而脾胃薄弱,食少泄泻者宜减之 。"
《本草正》:"假热者勿用 。"
地骨皮的真假鉴别
市场上有以木樨科植物毛叶探春的干燥根皮(称为荃皮)冒充地骨皮,使用时注意鉴别 。
真品
真品地骨皮外观为短小的筒状或槽状卷片,大小不一,一般长3~10厘米,宽0.6~1.5厘米,厚约3毫米 。外表面灰黄色或棕黄色,表面粗糙,有错杂的纵裂纹,易剥落,内表面黄白色,较平坦,有细纵纹;质轻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闻之有股微臭味,口尝味微甘 。伪品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