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神的功效与作用_茯神与茯苓的区别_中药茯神的作用( 二 )

陈皮五加皮桑白皮等同用,组方为五皮饮,是治疗皮水一身悉肿、胸腹胀满、小便不利的名方 。
中药茯神的临床应用
治心神不定,恍惚不乐:
茯神二两(去皮),沉香半两 。并为细末,炼蜜丸,如小豆大 。每服三十丸,食后人参汤下 。(《百一选方》朱雀丸)
治心虚血少,神不守舍,多惊恍惚,睡卧不宁:
人参(去芦头)、茯神(去木)、黄耆(蜜炙)、熟干地黄(洗,焙)、当归(洗,焙)、酸枣仁(去皮,炒)、朱砂(别研,一半入药,一半为衣) 。上件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煎人参汤下 。(《杨氏家藏方》茯神丸)
治虚劳烦躁不得眠:
茯神(去木)、人参各一两,酸枣仁(炒,去皮,别研)五两 。上三味粗捣筛 。每服三钱匕,以水一盏,入生姜半分,拍碎,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温服,日二夜一 。(《圣济总录》茯神汤)
治诸风恍惚,心神烦乱,志意不安,或卧惊恐:
茯神(一两) 石膏(研.二两) 龙齿(二两) 麦门冬(去心.一两半) 黄蓍(一两) 甘草(炙.半两) 石菖蒲(一两) 人参(去芦.一两) 防风(三分) 远志(去心.半两) 熟干地黄(一两) 羚羊角屑(一两) 。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枣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 。

配伍应用】
配茯苓:茯苓、茯神本于一体,如《本草纲目》曰:“《神农本草》止言茯苓,《名医别录》始添茯神,而主治皆同 。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洁古张氏谓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尝不治心病也 。”茯神抱木而生,有取木助火之意,茯苓入脾肾之用多,茯神则多入心,相须为用,健脾益气,利水消肿,兼能通心气,安心神,用治水火不济之心慌心悸,少气懒言,夜寐不宁,多有良效 。
配合欢花:治阴虚血少,心神失濡、忧郁不乐、虚烦不眠、多梦易醒等证 。合欢花,甘平之品,开郁解忧,除烦安神,如《四川中药志》曰:“能合心志……解郁,治心虚失眠 。”茯神微温甘淡,养血宁心,如《药性论》曰:“安神定志,补劳乏” 。二药相伍,药力平和,气血兼顾,共奏养血解郁,宁心安神之功 。
配桅子:除烦安神,为血虚阴亏、热扰神明之烦热盗汗,失眠多梦,心悸怔忡等证所宜 。栀子苦寒,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擅入心经,长于清心透邪,除烦解郁;茯神甘微温,养血益气,宁心安神,其性沉重,重可去怯除烦 。二药相合,一甘一苦,一温一寒,补心血,泄心火,标本兼顾,寒温并调,为血虚阴亏,心神不宁疗治妙品 。
配白芍:肝藏血,心主血,肝喜条达,心藏神明 。营血不足,肝木失濡,心神失养,可致肝气郁结,心神不宁,焦虑恍惚,失眠不安 。白芍味酸入肝,擅于养血柔肝,使肝体得濡,肝用复常,则肝气条达 。茯神甘以入心,善于益气养血,心神得养,相须为用,益气养血,柔肝益心,定魄安神,心志和,肝体养,令人欢乐无忧,精神欢畅 。
配桂枝:利水除湿 。大凡水湿为患,多责之于中焦脾土 。棱枝辛甘助阳 。甘温化气,善散阴霾之邪,茯神甘淡渗利,甘平益脾培土,补而不峻,利而不猛,治理生湿之源 。二药相合,桂枝得茯苓不发表而专于化气行水,茯苓得桂枝通阳除湿,利水除湿功效大增,正合《金匮要略·痰饮》:“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 。
茯神的食用方法
茯神汤
【功能与主治】
治风眩倒,屋转吐逆,恶闻人声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