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有什么好的习惯与学习方法?( 二 )


3、及时复习、做题实战的习惯 。学习后的遗忘是很快的,不及时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耗时耗力;课后巩固、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学会反思、归类、整理 。
4、经常总结完善的习惯 。每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一周、一月)就进行一下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长期的死学、苦学是不行的,要具有灵活、适应性 。
作为初中生应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1.培养自觉性,形成坚强的意志力
作为教师或家长要注重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而要使孩子能有意识地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必须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必须让他们明确坚强的意志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条件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由小积大,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2.严格要求,反复强化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对他们严格要求 。给他们制定一些严格的学习规范与制度,必要时可让家长监督执行,做到持之以恒,最终实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目标 。
3.整体培养,相互促进
对中学生来说,要养成的良好习惯颇多,诸如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等,最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因为一旦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为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打下基础,也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此,要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起来 。
4.消除恶习,破旧立新
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必须要求学生自觉地抵制不良习惯,并用良好的习惯代替它,这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认识坏习惯的危害性,下决心改掉它;其次要落实具体措施;最后还要做到不搞“下不为例” 。关于这一点,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明确指出:“每一回破例,就像你辛辛苦苦绕起来的一团线掉下地一样,一回滑手所放松的线,比你许多回才能绕上去的还要多 。”
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途径:
1.上课环节
课堂是同学们获取知识的主渠道 。然而,听课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在课堂上“走神”的现象十分严重,对老师讲的什么,重点、难点是什么,全然不知 。至于只听老师讲不动脑去分析,学习处于被动地位,不假思索、不求甚解的同学大有人在 。
2.读书环节
要提高读书的效果,应当把握以下三个环节:即“上课前要先读”,即预习,可以“粗读”,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底”、有疑、有问进课堂;做作业之前要再读,即复习,要求“细读”;在训练中遇到疑难问题,找到对应章节反复读,要求“精读” 。另外,读教科书还要从中把握好知识点、重点、难点,通过自己的归纳、小结,形成本节课或本章节的知识结构,把零碎的、一点一滴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训练,同学们可亲自去体验、品尝读书的味道,真正认识到“书本是最好的教师”,从而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掌握了读书方法,自学能力也就自然提高了 。
3.练习环节
课堂练习或课后练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检查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完整地掌握课堂所学知识,训练学生应用知识的技能、技巧,发展思维能力 。对于这些目的,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明白,对此,教师要心中有数 。要告诉学生,练习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因为它既是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又是学风、意志和品德的考验 。不仅要保质保量,而且还要独立和按时完成,更要从中有所收获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