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装“实用剧”《新居之约》手把手教装修小白如何避雷( 二 )


借两位主人公的视角 , 观众得以开启装修行业的“黑幕之门” , 寻得逐一击破之道 。

全剧开篇的第一个装修避雷案例 , 场所是一位业主家的卫生间 。 业主想要换成防滑地砖 , 可装修的工人却发现 , 装修所用的防水涂料是劣质有毒材料 , 善意提醒了业主 。 经验丰富的设计师陈曦还一眼看出了同类问题:业主购买的家具被“偷梁换柱”了!业主原本订购的是橡木家具 , 却在入户时被偷换成橡胶木的材质 , 正是因为不懂行情、难以区分木材的差异 , 便被不法商家在材料上动了手脚 , 赚取差价 。

业主把对房子装修效果的期许 , 付费交由装修公司去实现 , 原本想的是省心省力、交给专业的人打造自己心目当中理想的“家” , 却因为种种“坑”而毁了心情、失了钱财、费了时间 。 在现实生活当中 , 装修公司或团队凭借自己与客户之间的信息差来以次充好 , 或是擅自加价、蒙骗业主的情况不乏少数 。 众多丰富的实操案例 , 不仅成为了电视剧《新居之约》编剧的灵感来源 , 也让观众在追剧的时候直呼写实 , 学到了如何“避坑” 。

从装修中窥见人性
以人文视角探讨人间百态
剖析装修的过程 , 亦是在观察人性 。 电视剧《新居之约》由房子和装修的话题延伸开来 , 并上升到了人文的高度 。 一间间房子 , 一个个案例 , 以小见大 , 蕴含人情冷暖 。
譬如 , 有的人装修是为了自己 , 满足个人的喜好和需要即可 , 而有的人装修是为了孩子、要为下一代考虑的更多 。 在剧中 , 有一对同时开始装修的邻居 , 一方是一对年轻的夫妻 , 他们的装修诉求是把卧室一分为二 , 想的是能够有独处的一方天地 。 另一方是一对为自己的孩子装修的父母 , 他们想着孙子 , 想着全家团圆 , 一切要求都是为了孩子的舒适 。

两户业主从各种的诉求出发 , 请到了不同类型的设计师:年轻人希望装修得时尚 , 情愿花高价签约业内知名的网红设计师 , 购入大牌家装产品 。 而老年人处处亲自出马 , 紧盯装修团队 , 生怕装修细节被动了手脚 , 邀请到了不需要设计费的普通包工头 。 这样的剧情设置十分写实 , 不一样的装修思路也引发了观众的话题讨论:
设计方案是否值得被付费?究竟要如何评判设计师的价值?

接地气的包工头杨光 , 对客户的要求尽可能地成全 , 剧中有一对小夫妻因为装修房子吵得不可开交:墙面要用小碎花墙纸还是乳胶漆?小卧室能不能改成书房?……到底该听谁的?杨光挣着装修的钱 , 还要调解家务事 , 他开动脑筋为小夫妻开源节流 , 尽量压缩装修成本 。
而天才设计师陈曦 , 则执着于自己的设计理念 , 不愿一味迎合客户诉求 , 有着严谨的行事原则 。 在剧中 , 她会坚持设计值得付费的工作标准、不肯向客户低头 , 也会毫不留情的戳穿装修团队的暗箱操作、不惧当面翻脸 。 她还勇敢挑战奇葩户型 , 甚至破例不收取设计费 。

“齐心协力搞装修 , 和平共处不打架”是两人决定合作之后立下的君子协议 , 他们要面对的是形形色色的客户 , 精彩纷呈的故事接连登场 , 编剧还巧妙设计了一系列妙趣的对话 。
客户朱迪情场失意 , 想要把自己的住房装修成凡尔赛宫的风格 , 畅想自己在此尽享奢华 , 重新找一个真正爱自己的人 , 过上好生活 。 而杨光、陈曦两人的设计初稿 , 不足以实现朱迪的想法 , 甚至遭到了无情的怒怼:“我说的是法国的凡尔赛宫 , 不是城乡结合部的凡尔赛宫 。 ”陈曦听后一脸无语 , 而杨光灵机一动 , 直接回怼道:“这让人一看 , 里面住的就是一女王!”客户朱迪并不买账:“是女王 , 也不能住洗浴中心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