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学者发现类风湿关节炎新的标志性遗传特征

日前 , 我国学者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的探索取得又一大重要成果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栗占国团队“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区域深度测序研究”结果 , 在线刊发在风湿免疫领域顶级期刊《Ann Rheum Dis》(《风湿病学年鉴》) , 该研究揭示了类风湿关节炎新的标志性遗传特征 。

据了解 , 人类MHC被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 与机体免疫应答和免疫稳态密切相关 , 在自身免疫及移植免疫中具有致病效应 。 现已证明 , 人类白细胞抗原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有很强的关联性 , 其中 , HLA-DRB1基因是类风湿关节炎已知的遗传风险因素 。 然而 , 以往采用常规基因分型或DNA芯片技术 , 难以鉴别出新的独立遗传因素 。 栗占国课题组与华大基因研究院合作 , 首次成功完成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MHC区域全覆盖深度测序 , 发现一个新基因位点 , 是我国汉族类风湿关节炎的另一个强相关遗传因素 , 其易感风险高于已知的HLA-DRB1 。 该研究为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线索和干预靶点 , 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免疫中心主任栗占国、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张学军、华大基因研究院徐迅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 , 郭建萍、华大基因研究院张涛、曹红志、李小苇 , 以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梁浩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 。 (光明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田雅婷 通讯员钟艳宇)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