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线城市排名 中国新一线城市排名( 二 )


尽管这些新兴城市与一线城市的差距仍然是巨大的,它们确实开始成为许多人所寻找的最适合的城市 。你看,并不是所有城市都要做互联网,做金融消费,或者做房地产,每座城市都有它原本擅长的领域,而这些领域有着把相同追求、不同特性的人吸引在一起的能力 。本质上,这就是城市的魅力所在 。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每年发布的这个榜单是一个综合评价城市商业魅力的体系 。在我们的价值观中,单靠某一个方面的优势并不足以使得一座城市成为好的城市 。但另一方面,中国的新兴城市也在证明,沿着自己擅长的轨迹,它们也能逐渐进化 。这种进化的要义是,为城市带来更多有潜力的人,并把他们留下来 。
本次榜单,我们采用了潘洛斯阶梯作为设计创意,它是一个永远向上的阶梯,这也是我们对所有城市的期待:沿着自己的阶梯,一路向上 。
以下将解读五大指标的具体考量维度和计算方式:
A
商业资源集聚度
在消费领域,商业品牌选择城市和具体的店址时,都会在针对城市当下消费力和未来潜力展开充分研究后作出理性决定 。如果将众多品牌——也包括个体经营者——在这方面慎重评估的结论汇聚起来,就可以抹平其中的个体差异,成为判断城市商业能力的指标 。大品牌青睐指数和基础商业指数衡量的就是这种商业能力 。
但每座城市在规模、具体的形态、生活方式甚至风俗文化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要更公平地评价城市的商业发展,我们需要把切口放得更微观 。这次,我们引入了“栅格”这种新的分析方法,将城市划分成边长为1公里的格子,把品牌门店的地理位置投射在这些格子里,并根据不同品类的商业价值附上相应的分数,得到城市的商业核心指数 。
此外,我们依然使用了GDP、人口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衡量城市的规模 。
B
城市枢纽性
城市并非孤立的个体,任何一座城市都有将自身资源辐射给其他城市的潜力 。当这种城市辐射力表现出色时,就可以通过交通、物流等途径,将商品、资金、人才和文化资源传输到周边城市,并使自己成为整个城市网络的中心 。
城市间的交通通达程度、物流通达程度、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都诚实地告诉我们,哪些城市是枢纽城市,它们辐射了谁,又被谁辐射 。
通过城市间的公路距离、连接两城的铁路车次数和民航航班量,我们计算了城市间的交通联系度 。在新一线城市之间,长沙和武汉的联系度最高,其次是杭州与南京 。
西安、成都、武汉在商业资源区域中心度指标上超过了北京以外的一线城市 。这不难理解,当一个城市拥有更强的辐射能力,而周边城市的表现又差强人意时,品牌更愿意选择它作为进驻区域的第一个落脚城市,这能帮助品牌商理解这个区域的消费偏好 。
C
城市人活跃度
城市人是构成城市活力的主体 。他们在城市中的生活、工作、消费、思考、出行和娱乐等行为,交替点亮城市的各个角落 。因为中国热闹的线上生活,互联网平台上的用户行为数据是检视这种活跃度的最佳数据来源之一,既能体现城市在分秒间的变化,也意味着年轻人的聚集 。
外卖、网购、海淘、观影、移动支付,这些消费行为已经贯穿在城市年轻人的生活脉络中 。一个活跃的城市人,除了一些生活所需的消费行为,还有一些对生活更进一步的想象与规划 。智联招聘的简历完成度、知乎的活跃用户数、滴滴出行活跃度能分别代表城市人的进取心、好奇心和对效率的推崇,这也是我们所理解的城市里不安分的年轻人和他们为城市带来的东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