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抗体阴性”多久能排除感染?恐艾者窗口期的焦虑( 二 )


由此可见 , 不同HIV标志物的窗口期不同;同时 , 窗口期还和试剂灵敏度相关 , 灵敏度越高 , 窗口期越短 。以当前分子或血清学技术的灵敏度 , RNA、p24、IgM、IgG窗口期分别为~1.5周、~2周、~3周和~4周 , 见下图 。


“HIV抗体阴性”多久能排除感染?恐艾者窗口期的焦虑

文章插图
HIV窗口期如何形成
三、不同“代”的免疫学试剂为何窗口期不同?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 , HIV免疫学诊断试剂迭代发展(从第1到第5代 , 见下图) , 代次越高 , 技术越新 , 检测的病毒标志物越全 , 故窗口期也越短 。
四、用于研究感染HIV窗口期的样本从哪里来?窗口期研究 , 是人类感染HIV自然史研究的一部分 。有研究团队或试剂公司 , 通过前瞻性收集可能感染HIV的受试者的系列血样 , 检测HIV标志物 。若某些受试者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确实感染HIV , 则其感染前、后的血样 , 就被收集用于研究 。这种前瞻性的项目 , 需要广泛筛查和追踪受试者 , 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 , 因此 , 由不同HIV感染者的系列血清做成的商品化“血清转换盘”(seroconversion panel) , 都异常珍(áng)贵 。在此基础上 , 结合各种统计学方法 , 即可计算窗口期 。
五、为什么有些国家推荐的窗口期长度有明显差别?根据我国卫生行业标准(2019年) , HIV抗体、抗原和核酸的窗口期分别为感染后的3周、2周和1周左右 , 与美国CDC HIV实验室检测推荐意见(2014年)大体接近 。不过 , 英国艾滋病协会HIV检测指南(2020年)中 , 窗口期则长得多:
l 第4代实验室试剂(非POCT): 45天
l 第3代实验室试剂(非POCT): 60天
l 所有POCT试剂(实验室或家用自检):90天
这种明显的不一致 , 源于算法不同 。英国指南建议 , 窗口期长度应基于99百分位的计算 , 可理解为第99百分位的窗口期长度 , 也可理解为99%感染者转阳所需的时长 , 无论如何 , 这样计算会导致窗口期大大延长(见下图) , 例如 , 第3代试剂约为50天 , 而第4代试剂约为45天 。较长窗口期优点是 , 能彻底排除结果的“假阴性”(P<0.01 , 小概率事件 , 几乎不可能发生) , 但局限是 , 对迫切希望有个定论的被检者而言 , 等待过程过于漫长;此外 , 向公众推荐过长的窗口期 , 也可能影响极早期感染者的及时诊断和治疗 。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 , HIV感染者的频数(frequency)随时间并非呈正态分布 , 而是呈左偏态分布 , 即 , 感染者的HIV标志物在暴露早期短时间内集中转阳 , 只有少部分感染者很晚转阳 , 形成了长长的时间拖尾 。中美等国家给出的窗口期是基于中位数的估算 , 要短很多;但考虑到感染集中发生在中位数窗口期附近 , 所以 , 即使在窗口期过后不久检测 , 也能拿到一份预测价值尚可的报告单——阳性结果可及时发现极早期感染 , 阴性结果也能一定程度排除感染 , 被检者不用等太久 。不过 , 中位数窗口期阴性结果的排除诊断价值 , 终究不及99百分位窗口期——这也正是一些“恐艾症”者的焦虑之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