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最好的托举,莫过于:厨房有声,书房有香,卧室有话( 二 )



一个家 , 一个厨房 , 父母不仅向孩子传递了爱和温情 , 也传递了热爱食物、热爱生命的人生观 。
温暖的厨房 , 让孩子懂得 , 食物是一种治愈良药 , 可以打破疲惫;热闹的厨房 , 让孩子感受到 , 食物是一份亲情的承诺 , 可以传递真爱 。 厨房 , 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传递着爱和温情 , 也展示着一个家庭的幸福程度 。



02
书房有香
最近和一位妈妈聊天 , 感触颇深 。 都说孩子要富养 , 她也拼尽全力想给孩子最好的 , 尤其在教育方面:买学区房 , 请家教 , 报各种兴趣班……想让女儿赢在起跑线上 。 然而在一次家长的小聚会上 , 她却发现有的孩子能落落大方的介绍自己 , 表达想法 , 而女儿和其他一些孩子 , 在一边支支吾吾 , 明明也想和小朋友分享生活 , 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 后来和其他父母交流的时候 , 一位家长一针见血:

“ 现在的孩子不缺钱 , 不缺才艺 , 但缺阅读 。 ”
因为表达能力 , 理解能力都是和阅读能力直接挂钩的 。


“我以前从没想过阅读能有多重要 , 但那次聚会却让我看见 , 原来一个阅读的孩子 , 和不阅读的孩子 , 差距那么小就已经体现出来了 。 ”
这位妈妈的这句话 , 让我一下子想到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一个不阅读的孩子 , 就是潜在的差生 。 还记得第五季中国诗词大会来了一位少年擂主 。 年仅10岁的韩亚轩 。 小小年纪 , 却落落大方 , 各种诗词信手拈来 , 此后更是在《挑战不可能》里 , 与对手打了一场112轮的“飞花令持久战” , 最终夺冠 。



图片来源:《挑战不可能》
在接受采访时 , 他直言:阅读 , 是我最大的爱好 。 通过阅读 , 让我能够汲取到很多乐趣 , 领略到不一样的世界 。 古语道:父母之爱子 , 则为之计深远 。
许多父母知道买昂贵的学区房 , 却不知道自家的书房 , 更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
想起了《我们仨》 , 杨绛先生用温和平静的口吻描述他们的家庭生活:三个人窝在家里看书 , 自娱自乐 , 自给自足 , 就像一座温暖的孤岛 。 微风吹过来 , 一切都很好 。 难怪她会说:“我们三人一起 , 总有无穷的乐趣 。 ”
来自书本、知识与文化的乐趣 , 需要父母以身作则 , 带着孩子去寻找 。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 。 对书本感兴趣的孩子背后 , 通常都站着同样热爱阅读的家长 。
一个孩子 , 若是长期浸润在书房的文气中 , 一定会保持着永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以及对生活的热忱和希望 。



03
卧室有话
表姐小言有个习惯 , 每天晚上九点 , 家族群里准时失联 。 有好几次 , 我们前一秒还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群里打视频电话 , 下一秒时间一到 , 她匆忙打个招呼之后 , 视频一挂就再也没有了回应 。 一开始 , 大家都很纳闷 , 但在听了表姐的解释之后 , 倒也都理解了:

“孩子准备睡觉了 , 我得陪他 。 ”
尽管表姐白天的工作很忙 , 有时甚至还需要加班 , 但晚上的那几个小时 , 表姐全都雷打不动的给了孩子 。
表姐的孩子 , 那可是一个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 各方面都很优秀 , 而且待人接物得体礼貌、在家懂事体贴 , 跟妈妈的感情更是没得说 。 这么一想 , 表姐的孩子这么优秀也是不无道理的 。 教育家米歇尔·博芭曾指出 , 一天中 , 亲子陪伴最高效的时间段有三个 , 其中之一便是晚上睡觉前 。 现在 , 很多家长都会在睡前陪孩子阅读 , 却很少有家长在阅读完了之后 , 抓住这种“二人世界”的专属氛围 , 继续跟孩子聊聊天 。 这真的是错过了一座巨大的宝矿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