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入厕图,文明入厕宣传图( 四 )


在陕西汉中市汉台区 , 从一墓中曾出土了一件西汉末年王莽时期的明器“绿釉陶厕” , 这座陶厕有房顶 , 从山墙一侧开有两个门 。 厕所蝒有墙分隔 , 门外亦有一道短墙 , 将左右隔开 , 区分出男厕与女厕 。
除男厕女厕连体设计外 , 考古中还发现一种隔开式设计 , 即男厕与女厕之间隔开 。 中国农业博物馆藏品中 , 有一件汉代陶厕便是这种设计 , 厕所与猪圈建在一块 , 猪圈两边各建一个厕所 , 分析便是男厕与女厕 。 这样设计的好处 , 一是可减少误入 , 二是可避免男女同时如厕会面时的尴尬 , 比绿釉陶厕两门紧靠一起的并列设计要合理 。
但男女厕位比例上 , 古代女厕位不会多于男厕位 , 不言而喻 , 这是古代女性外出活动少 , 社会活跃程度低的反映 。 现在北京市计划男女厕位按1:2来设计 , 便折射出相反的时代风貌 , 女性的社会角色已“翻身”了 。
对厕所数量 , 古人依人口比例来考虑 , 明戚继光《练兵实纪》一书里 , 便透出这种规划理念 。 其卷七中 , 是这样规定军厕数量的:“每马军一旗(每旗辖三到五个队 , 每队11人) , 每车兵二车(每车24人) , 各开厕坑一个 , 于本地方 。 ”即在戚家军营内 , 生50人左右建一厕所 。
图:现代入厕收费
汉代出现“厕所管理员”
——清代出现收费公厕“入者必酬一钱”
既然有公厕 , 就需要管理者 , 即俗话说的“看厕所” , 特别是在城市 , 厕所卫生事关整个城市环境 。
《周礼》中出现的“宫人” , 其实就是厕所管理员 。 传说中最早一位有名有姓“看厕所的” , 是淮南王刘安 。 刘安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 , 《太平广记·神仙》(卷八)“刘安”条转引《神仙传》称 , 刘安后升天途中 , 遇到天仙时犯了“大不敬” , 结果被告到天帝那里 。 本来应该赶出仙境的 , 后经八公说情 , “乃见赦 , 谪守都厕三年 。 ”给天庭看了三年厕所后 , 刘安才成了长生不老的仙人 。
显然 , 这是一个神话传说 , 刘安后是不可能看厕所的 , 但却反映了古代厕所有专人管理的事实 。
在清代 , 公厕管理有了新的变化 , 出现收费厕所 。 这与现在北京增加公厕中女厕位比例一样 , 在当年也算是一桩新鲜事 。
《燕京杂记》记载 , 当时“北京的公共厕所 , 入厕者必须交钱” 。 交多少钱呢?“入者必酬一钱” 。 交钱才可入内 , 并可拿到两片手纸 。 “一钱” , 即一文钱 , 在当年的苏北 , 25文可以买到一斤鲜鱼 , 可见那时北京厕所收费还是贵的 。
因为有利可图 , 社会上出现了私人开公厕的现象 。 为了揽“生意” , 增加营业收入 , 厕主往往还会做广告 , 在厕外张贴大幅吸引人的布画 , 竖一大广告牌 , 上书“洁净毛房”这类字样 。 厕所里面还会摆上小说等书籍 , 供如厕者阅读 , 争取“回头客” 。
厕所收费 , 是通过经济手段管理公厕的一种方式 。 但厕所收费也有负作用 , 不少人干脆不上厕所了 , “人都当道中便溺” , 以致过去的北京城卫生很糟糕 , 连打进来的八国联军都看不下去 。
【来源:网络】
【女人入厕图,文明入厕宣传图】关于女人入厕图的介绍就介绍到这里吧 , 相信你已经寻找到关于文明入厕宣传图有用的答案了 。 更多与女人入厕图相关的信息可以查找下方的相关文章喔 。
关键词:女人入厕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