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地震「福建省地震局局长刘建达」( 二 )


第三次:1607年10月18日泉州强地震,震级不明,多座古建筑倒塌;关于1607年强震的综合性史料记载
1).“(万历)三十五年正月 , 泉州地震 。 八月二十八日飓风坏府仪门、府学欞星门及东岳神殿、石坊、北门城楼自东北抵西南 , 雉堞窝铺倾圮殆尽 。 洛阳桥梁折”(《府志》卷七十三《祥异》) 。
2).“(万历)三十五年正月地震 , 门户动摇有声 。 八月二十八日飓风大作 , 府仪门、府学欞星门颓 。 东岳帝殿坏 。 北门城楼半圮 , 城自东北抵西南 , 雉堞窝铺倾圮殆尽 。 洛阳桥梁折 。 城中石坊驱倒六座”(《县志》卷十五《杂志》) 。
单以上述两段综合记述来看 , 似乎1607年只有正月间一次“门户动摇有声”的地震 , 其它各项古建筑物的被破坏 , 则是八月间的飓风所致 , 与地震无关 。 但我们再详细考察现存文物的碑刻及翻阅其他文献 , 发现这两段资料的记述既太简略 , 又不完整 , 容易使人误解 。 事实上 , 1607年八月间发生了一次强地震 , 飓风、大雨、海潮一起齐来 。 主要是地震 , 才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
第四次: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南部7.3级地震.
尽管福建历史上和现今都有地震发生,但经过相关地震专家们分析后认为,福建陆域不具备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构造条件,福建陆域的地震构造与四川地区完全不同 。
福建13号中新社电 针对网上盛传的“李四光曾预测要发生地震的四个地方现在有三个地方都已发生 , 唯独剩下福建”的说法以及福建连江、泉州等地蟾蜍迁徙现象 , 福建两位地震专家今天出面予以澄清 , 表示福建近期将发生八级地震纯属谣传 , 呼吁民众“以史为鉴 , 识别谣传” 。
福建省地震局研究员丁学仁在福建省地震局官方网站上发表文章认为 , 福建陆域尚不具备发生七级以上地震的构造条件 。
【福建省地震「福建省地震局局长刘建达」】“尽管福建历史上和现今都有地震发生 , 我们分析全省区域地震活动的空间和时间特征 , 结合地震构造判定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空间范围 , 划定地震潜在震源区 , 分析判断地震的强度和频次 , 确定地震活动性参数 , 得到看法认为 , 福建大陆地区尚不具备发生七级以上地震的构造条件 。 ”
他说 , 从分析地震空间分布图像 , 确定地震活动空间分布函数提供依据和有关参数信息 , 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目前构造活动的状况也表明 , 现今也没有发现可能形成震前某种规则的图像或是显示中等强度地震明显集中的部位 , 或是有可能发生七级以上地震的地点 。
福建省地震局研究员袁定强也指出 , 每一次大地震发生之后 , 或台湾等地强烈有感地震波掠过福建之后 , 或受到某些外来因素的影响 , 福建的一些地方就会出现地震谣传 。 据统计 , 福建自一九七0年至今先后共发生较大地震谣传事件十三起 , 几乎成了地震谣传重灾区 。
袁定强列举了这些地震谣传事件的共同特点 , 如“传说”原因的相似性 , 同为外电、某大专家的预测;“传说”震级的相似性 , 同为七级或八级大地震;“传说”发生大地震时间的相似性 , 十三次谣传事件中 , 就有七次发生在外省及台湾大地震之后 , 或发生在福建省中强地震之后一个月内;“传说”发生区域的相似性 , 基本为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等 。
袁定强认为 , 福建三十多年来发生的地震谣传事件 , 究其原因不外乎大地震后的潜在恐慌心理 , 自然界的异常为谣传增添了离奇而神秘色彩 , 迷信专家、外国传媒和外电 , 误解了政府、地震部门的正常工作 , 防震科普知识宣传普及面还不够广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