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因为经历了巴黎世乒赛,我才知道真正棒的人是不需要安慰而是需要刺激的,这种刺激靠的是一种手段或者一句话 。
雅典奥运会的时候,张怡宁在8进4之前都不太好打,她感觉人疲、慢,我当时说:
“你这个状态不是早死就是晚死 。 ”那时候我为什么敢说这句话,正是从2003年很多失败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2003年她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要是狠一点就好了 。
没拿冠军一定是有没做好的地方
现在我明白,人的神经是最难兴奋的,也是最容易调整的,只要有一个点能刺激到运动员,她马上就能“腾”地一下兴奋起来 。 反之如果采用的手段不对,反而很难让她兴奋起来,就像人要睡觉一样,“咯吱”她一下马上就清醒了 。
王楠在2000年奥运会决赛前人都是抖的,我拽着她那胳膊,那颤抖都能传得让我跟着抖,这么多年后我问她,她都不记得了,说明她当时完全是无意识的 。 王楠有一个习惯,关键时刻需要有一句话给她信心 。 王楠属于比较保守的人,她进入状态很慢的,最大的特点是在真正有压力的时候,有太厉害的爆发力 。 她跟何智丽打的时候,我装作很不经意地说:“你比她多一板发抢,你肯定赢她 。 ”王楠自己一想确实是,虽然她发抢不算好,但是比何智丽强,这样她就有了信心 。 半决赛王楠碰陈静,我说:“你比她多一板球,她的特长是反手,你的反手也好,有旋转,最后比她多一板,你肯定赢她 。 ”决赛对李菊的时候,走在去赛场的路上,我说:“你比她多半口气,你训练得比她刻苦,最后就赢这口气上 。 ”现在回忆,事实都证明人在大赛时需要带有强烈积极的暗示 。 王楠在决赛跟李菊打到第五局10分左右的时候,一下把比分拉大到18∶12,她就是觉得打到这一轮我比你多半口气,劲儿就起来了 。
在大赛决赛中,基本都是一方打垮另一方,有的人是上来就把对手摧毁了,有的是咬到最后一刻让对手崩盘,真到大赛时,就看谁能把握好这个规律 。
张怡宁在巴黎世乒赛中就没有把握好,而且在整个准备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 。 现在回忆起来,她输球有必然原因 。 真可惜,距离冠军就差那么一点,那一定是在准备中在训练中没有做到的一点,在大家面对大赛都准备得很充分的时候,输的人就差这一点 。 到了决赛前上场的时候,应该把各种形势都分析得很透彻,但我们就没想到她从0比3落后追到3比3时应该怎么打 。 因为在正常情况下,张怡宁被打到0比3的时候就已经崩了,会很快就输了,如果能连追3局,正常人的想法应该是反超上来的那个更有戏,因为她气势已经上来了 。 但当时张怡宁到3比3的时候,她一边喝着水,一边想的是“我一定要把这局当做第一局打,别着急,我要冷静”,这就是保守了,相反王楠真没有崩,是觉得不行了得玩命了,所以第七局一上来王楠就把张怡宁打垮了 。
2003,多事之年
2003年赶上非典,我印象最深的是警戒线变成了“风景线”,在集训的时候全队教练、运动员有扑克牌比赛,两人一组,我和韩华一组得了冠军 。 参加完世乒赛我们又回到正定,还在那里封闭军训 。 我那是第一次去巴黎,在赛后去使馆的路上,李富荣团长说到了凯旋门,让我们下去照像,我和陆指导(陆元盛)在晚上10点多专门去了一趟埃菲尔铁塔 。
当时张怡宁输了球,我很郁闷的是她输完就完全崩溃了,她感觉以前在特别有激情的时候赢不了,这次在很沉稳的时候仍然突破不了 。 所以在2003年到2004年之间是她当运动员和我做教练员最难的一年 。 在那之前我带了王楠一整个奥运周期,我们俩都很顺利,她直接就拿了大满贯 。 因为没遇到太多困难,我也就没积累什么经验,所以当时面对张怡宁,我没有任何办法,骂也不行,鼓励也不行 。 最后我们俩都被逼急了,把球拍都摔碎了,张怡宁从那年开始失眠,到哪儿都得拎着中药,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雅典奥运会 。
- 李慧珍微博「李慧珍微博为什么查不到」
- 博物馆通票「巴黎博物馆通票」
- 安溪茶博会「安溪茶博会店面出售」
- 滨崎步微博「滨崎步微博歌迷」
- 樊少皇微博「樊少皇新浪微博」
- 包小柏微博「包小柏写真」
- 黄灿灿微博「黄灿灿微博超话」
- 高子程律师「高子程律师微博」
- 周楚楚微博「夏楚楚的图片微博」
- 广东体博会「广东体博会汕头」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