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故居-丘逢甲故居开放时间( 二 )


当然 , 你也可以在广州参加各旅游公司的旅游团集体前往 , 比较方便些 。
客家文化產業有哪些 梅州是中国中原文化和南方土著文化的重要交汇点 , 以其独树一帜的客家文化名扬四海 , 拥有"文物由来第一流"美誉 , 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近年来 , 在实施"文化梅州"发展战略中 , 梅州市充分挖掘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 不断加快客家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步伐 , 全力打造客家文化大观园和名闻遐迩的"世界客都" , 建设全球客家人的精神家园 , 把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壮大山区经济的朝阳产业 。
特色优势 历史文物古迹熠熠生辉
两千多年历史文化的积淀 , 成就了大量客家民居和名人故居 。 客家民居典雅堂皇 , 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 , 风格独特 , 是中国民宅建筑瑰宝 , 堪称世界建筑一绝 。 土楼、围龙屋、走马楼、五凤楼、四点金、多杠楼及中西混合式等多种形式 , 集中体现了中原宫殿式、府第式、四合院式等建筑风格 , 反映了客家人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变迁 。 这些民居屹立于青山绿水之间 , 构成了神秘而绚丽的画卷 , 形成了客家独特的人文景观 。
梅州是久负盛名的"人文秀区" , 是客家历史文化遗产最丰富的聚集地 。 文化积淀孕育了众多历史名人 , 留下了具有浓厚教育、文化色彩的名人故居 。 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黄遵宪故居 , 清代著名革新派诗人、书法家、曾被嘉庆皇帝誉为"广东第一才子"的宋湘故居 , 清末爱国革新政治家、洋务活动家、中国近代四大藏书家之一的丁日昌故居 , 近代著名教育家、诗人、爱国志士丘逢甲故居;清末著名外交家、维新思想家何如璋故居 , 当代客家最优秀人物叶剑英元帅故居等 , 名闻遐迩 。 据全市古民居普查的不完全统计 , 我市现遗存的各类较完整的特色古民居和名人故居(旧居)约500余处 。
1994年 , 梅州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 目前 , 在梅州市范围内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 ,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 , 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 , 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14处 , 古文化遗址398处 , 古窑址87处 , 古墓葬179 处 , 古建筑260处 , 近现代革命遗址及纪念建筑140处 。 县级博物馆、纪念馆8座 , 市级博物馆2座、纪念馆1座 , 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座 。
文物保护 修旧如旧重现历史风貌
熠熠生辉的文化遗产是客家地区历史发展的见证 , 如何让这些饱经沧桑的"见证人"经久不衰 , 继续发挥历史研究、科学研究和发展旅游等价值 , 成为市委、市政府打响"客"字招牌的重要内容 。 为此 , 近年来 , 市委、市政府多方筹集1400万元 , 用于全市的文物保护和维修 。 先后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泰安楼、花萼楼、荣禄第、恩元第、石寨土楼、谢晋元故居、张弼士故居、兴宁学宫以及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 。 修旧如旧 , 恢复其历史风貌 。
位于大埔县城湖寮镇龙岗村的泰安楼 , 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 建于1764年 , 是国内极为少见的方石楼 , 规模宏大 , 设计精巧 , 楼内中轴线主体建筑为平房 , 三层楼房把主体平房环抱在中间 , 楼中有屋 , 功能齐全 , 在世界民居之林中独树一帜 。 2004年至2005年 , 该建筑进行二次维修 , 大埔县人民政府和省文化厅共拨款180多万元 , 对楼内天顶瓦面、飘檐等按原貌进行修复 。 为丰富泰安楼的文化内涵 , 该县博物馆在楼内陈列展出大埔历史名人 , 大埔县108名将军 , 客家民俗风情、生产、生活、服饰 , 广东汉乐等实物及图片 , 与这座中国和世界建筑史上的文化瑰宝相映生辉 , 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前来参观考察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