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保安的金色外壳:不让吹萨克斯工作也可以不要( 五 )
一个“异类” , 就这样与另一个“异类”结缘 。
为了学习萨克斯 , 他跑到离家100多公里的忻州艺校 , 读了两年 , 学费1.2万元 , 那对于20世纪90年代的农村家庭而言 , 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 但他“硬着头皮”去了 。
冯海江那时想的是“辛苦点儿学出来自己做音乐” 。 现在想来 , 那时候是自己“把父母坑了” 。 艺校毕业后 , 因为“家里刚盖了新房 , 还欠着外债” , 冯海江不得不向现实低头 , 音乐梦也就此搁置 。 毕业后 , 他在村子的工厂里抄起过电焊 , 在砖厂里拎起过模具 , 在过大卡车的路边开过餐馆 。
他说他心里从来没搁下萨克斯 。 那次车祸之后 , 跟朋友跑过运输 , 他就把萨克斯放在驾驶室 , 堵车的时候吹一曲 , 困的时候也吹一曲 。 他幻想着:“有朝一日 , 我翻了身 , 抄起来(萨克斯)就干 。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