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是哪天,中秋是哪天过节( 二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
煲蜡专指中秋节期间, 利用月饼铝罐作器皿、点燃大量蜡烛造成火团的玩火行为 。 蜡液燃烧得最猛列之时, 同时可焚烧报纸等杂物, 亦可为求刺激而向火团喷水、火水等, 使之产生高大火焰 。 煲蜡极为容易引起火灾 。 滚烫的蜡液接触到皮肤可能造成第三级烧伤 。
香港年轻人尤其流行于迎月、中秋节正日和追月三天在公众场所煲蜡, 一般伴随玩灯笼和点蜡烛等中秋活动进行 。 过去历年于香港皆有人因煲蜡而受伤入院 。
香港政府的态度
香港政府提醒市民切勿煲蜡的横额由于中秋节外出赏月人数太多, 加上考虑到节日关系, 因此警方过去很少会在中秋节干预煲蜡行为, 而使年轻人视中秋煲蜡为一年一度的可以“合法放火”的日子 。 但由于煲蜡会使公园等公众场所留下大量难以清理的蜡渍, 而且易生危险, 因此近年政府已多作宣传呼吁市民不要煲蜡, 警方和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会在中秋节的三天加密巡逻公园等场所, 要求市民赏月时勿点燃太多蜡烛, 并避免留下蜡迹, 又会劝止煲蜡行为 。
香港政府界定煲蜡为“将蜡燃烧或溶化, 或将任何液体洒在或泼在热蜡之上, 而可能导致任何人受伤或任何财产受损 。 ”[1]如果发现有人在康文署辖下公园、泳滩和烧烤场地煲蜡, 康文署可根据《游乐场地规例》提出检控, 最高可被罚款2000元及入狱14天 。 [2]康文署于中秋节前后共三天, 由下午7时至午夜12时开放热线电话24145555, 供市民举报于康文署场地内煲蜡的行为 。
而如果在公众地方留下蜡迹, 康文署可将之视同乱抛垃圾, 发出1500元的定额罚款通知书 。 根据康文署的建议, 市民应该将蜡烛放在铁罐或其他非易燃盛器上点燃, 赏月后将熄灭的蜡烛溶液抛进垃圾箱 。
如果公共屋邨居民在房屋署辖下屋邨范围内煲蜡, 房屋署可按“屋邨清洁扣分制”扣除该住户5分, 并罚款1500元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佳节, 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 。
赏月
在中秋节, 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 《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 即祭拜月神 。 到了周代, 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 设大香案, 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 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
在唐代, 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 在宋代, 中秋赏月之风更盛,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 贵家结饰台榭, 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 每逢这一日, 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 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 夜市热闹非凡, 百姓们多登上楼台, 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 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 团圆子女, 共同赏月叙谈 。
明清以后, 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 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
中秋节哪天?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 。
节日简介:
中秋节, 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 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 故名 。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 盛行于宋朝, 至明清时, 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 。 受中华文化的影响, 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 。 2006年5月20日, 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