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地址是什么-MAC是什么( 三 )


既然每个以太网设备在出厂时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了 , 那为什么还需要为每台主机再分配一个IP地址呢?或者说为什么每台主机都分配唯一的IP地址了 , 为什么还要在网络设备(如网卡 , 集线器 , 路由器等)生产时内嵌一个唯一的MAC地址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IP地址的分配是根据网络的拓朴结构 , 而不是根据谁制造了网络设置 。 若将高效的路由选择方案建立在设备制造商的基础上而不是网络所处的拓朴位置基础上 , 这种方案是不可行的 。 (2)当存在一个附加层的地址寻址时 , 设备更易于移动和维修 。 例如 , 如果一个以太网卡坏了 , 可以被更换 , 而无须取得一个新的IP地址 。 如果一个IP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 , 可以给它一个新的IP地址 , 而无须换一个新的网卡 。 (3)无论是局域网 , 还是广域网中的计算机之间的通信 , 最终都表现为将数据包从某种形式的链路上的初始节点出发 , 从一个节点传递到另一个节点 , 最终传送到目的节点 。 数据包在这些节点之间的移动都是由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负责将IP地址映射到MAC地址上来完成的 。 下面我们来通过一个例子看看IP地址和MAC地址是怎样结合来传送数据包的 。
假设网络上要将一个数据包(名为PAC)由临沭的一台主机(名称为A , IP地址为IP_A , MAC地址为MAC_A)发送到北京的一台主机(名称为B , IP地址为IP_B , MAC地址为MAC_B) 。 这两台主机之间不可能是直接连接起来的 , 因而数据包在传递时必然要经过许多中间节点(如路由器 , 服务器等等) , 我们假定在传输过程中要经过C1、C2、C3(其MAC地址分别为M1 , M2 , M3)三个节点 。 A在将PAC发出之前 , 先发送一个ARP请求 , 找到其要到达IP_B所必须经历的第一个中间节点C1的MAC地址M1 , 然后在其数据包中封装(Encapsulation)这些地址:IP_A、IP_B , MAC_A和M1 。 当PAC传到C1后 , 再由ARP根据其目的IP地址IP_B , 找到其要经历的第二个中间节点C2的MAC地址M2 , 然后再将带有M2的数据包传送到C2 。 如此类推 , 直到最后找到带有IP地址为IP_B的B主机的地址MAC_B , 最终传送给主机B 。 在传输过程中 , IP_A、IP_B和MAC_A不变 , 而中间节点的MAC地址通过ARP在不断改变(M1 , M2 , M3) , 直至目的地址MAC_B 。
二:如何知道自己的Mac地址
方法比较多 , 也比较简单 , 在这里介绍两种常用的方法 , 在Win9x 可用:WinIPcfg获得 , 在2000、XP可用IPconfig -all获得 。 如果你已经给自己的网卡分配了IP , 还可以用 nbtstat -A 自己的IP , 后者只能在2000/XP下使用 。
在Windows 98/Me中 , 依次单击“开始”→“运行” →输入“winipcfg”→回车 。
在Windows 2000/XP中 , 依次单击“开始”→“运行”→输入“CMD”→回车→输入“ipconfig /all”→回车 。
也可以用 nbtstat -A IP地址(还可以获得别的东东 , 可别学坏啊) 。 另外同一局域网内的 , 你可以用ping IP 或者ping 主机名 , 然后用arp -a 来获得 。
三:为什么要修改MAC地址
为什么要修改MAC地址 , 到底有什么实际意义呢?简单的说 , MAC地址相当于你的网络标识 , 在局域网里 , 管理人员常常将网络端口与客户机的MAC地址绑定 , 方便管理 , 万一你的网卡坏掉了 , 换一张网卡必须向管理人员申请更改绑定的MAC地址 , 比较麻烦 。 如果这时我们又急于使用MAC以便上网 。 这时候 , 我们直接在操作系统里更改一下MAC , 就可以跳过重新申请这一步 , 减少了很多麻烦 。
另外 , 当你使用黑客软件对别人的机器进行攻击时 , 别人的防火墙获取到你的IP地址 , 就可以通过“Nbtstat -A ip地址”命令获取你的MAC , 如果你改一下 , 呵呵 , 查到的MAC就不是你的了 。 (可别说我教你学坏啊!)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