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纸嫁衣2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 二 )


相乘和相侮 , 都是不正常的相克现象 , 两者之间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相乘与相侮的主要区别是:首者是按五行的相克次序发生过强的克制 , 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后者则是与五行相克次序发生相反方向的克制现象 , 从而形成五行间相克关系的异常 。 两者之间的联系是在其发生相乘时 , 也可同时发生相侮;发生相侮时 , 也可以同时发生相乘 。 如:木过强时 , 既可以乘土 , 又可以侮金;金虚时 , 既可以受到木的反侮 , 又可以受到火乘 。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纸嫁衣2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

文章插图
金木水火土是怎么相生相克的?(1)相生与相克 。 相生 , 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 , 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 。 五行学说认为 , 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对人体生理来说 , 也是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 正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联系 , 才使得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 , 使人体维持生理平衡 , 故说“制则生化” 。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金生水 , 水生木 , 木生火 , 火生土 , 土生金 。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金克木 , 木克土 , 土克水 , 水克火 , 火克金 。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 , 所以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 , 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 。
“生我”和“我生” , 在《难经》中比喻为“母”和“子”的关系 。 “生我”者为“母” , “我生”者为“子” , 所以五行中的相生关系又可称作“母子”关系 。 如以火为例 , 由于木生火 , 故“生我”者为木;由于火生土 , 故“我生”者为土 。 这样木为火之“母” , 土为火之“子”;也就是木和火是“母子” , 而火和土又是“母子” 。
“克我”和“我克” , 在《内经》中称作“所不胜”和“所胜” 。 即是“克我”者是“所不胜” , “我克”者是“所胜” 。 再以火为例 , 由于火克金 , 故“我克”者为金;由于水克火 , 故“克我”者为水 。
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 没有生 , 就没有事物的发生和成长;没有克 , 就不能维持其正常协调关系下的变化和发展 。 只有依次相生 , 依次相克 , 循环不已 , 才能生化不息 , 并维持着事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
(2)相乘与相侮 。 五行的相乘、相侮 , 是指五行之间正常的生克关系遭遇破坏后所出现的不正常相克现象 。
相乘:乘 , 即是以强凌弱的意思 。 五行中的相乘 , 是指五行中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 , 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过度克制反应 。 在五行中还有“相乘”和“相侮”乘势趁虚而入 , 相乘就是过度克制 , 侮是欺侮 , 相侮(反克)就是自己可以反克制自己的那一行 。
当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过于强盛 , 可造成被克的“五行”受克太过 , 促使被克的“一行”过于虚弱 , 从而引起五行之间的生克制化异常 。 例如:木过于强盛 , 则克土太过 , 造成土的不足 , 即称为“木乘土” 。 另一方面 , 也可由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虚弱 , 因而对它“克我”“一行”的相克就显得相对的增强 , 而其本身就更衰弱 。 例如:木本不过于强盛 , 其克制土的力量也仍在正常范围 。 但由于土本身的不足 , 因而形成了木克土的力量相对增强 , 使土更加不足 , 即称为“土虚木乘” 。
相侮:侮 , 在这里是指“反侮” 。 五行中的相侮 , 是指由于五行的某“一行”过于强盛 , 对原来“克我”的“一行”进行反侮 , 所以反侮亦称反克 。 例如:木本受金克 , 但在木特别强盛时 , 不仅不受金的克制 , 反而对金进行反侮(即反克) , 称作“木侮金” , 或是发生反侮的一个方面 。 另一方面 , 也可由金本身的十分虚弱 , 不仅不能对木进行克制 , 反而受到木的反侮 , 称作“金虚木侮”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