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云”感知“一带一路”新气象( 四 )

  2018年 , 中国气象局与“一带一路”各方的国际用户对接风云二号卫星服务需求 , 与国家航天局、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签署风云气象卫星应用合作意向书和协定 , 加强顶层设计 , 建立《风云卫星国际用户防灾减灾应急保障机制》 , “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在遭受台风、暴雨、强对流、沙尘暴等灾害时 , 可通过世界气象组织提出申请启动该机制 , 中国气象局将调动值班的风云气象卫星 , 对受灾区域进行5到6分钟一次的高频次区域观测 , 处理生成图像和定量产品 , 为其防灾、减灾、救灾提供及时的信息保障 。

  在过去的一年中 , 中国风云卫星为许多国家的防灾减灾工作作出过巨大贡献 。 2018年12月24日 , 意大利西西里岛埃特纳火山喷发 , 中国气象局及时用风云卫星监测到发生地点 , 并且在世界气象中心网站上发布 。 2019年3月 , 热带气旋“伊代”为非洲多国带来灾难 , 中国气象局第一时间利用风云卫星进行监测 , 并通过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网站提供服务产品 , 为非洲等国家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支持 。 同年3月25日 , 伊朗发生洪灾 , 中国气象局利用风云三号D星进行水情监测 , 并提供了灾情前后对比分析监测图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