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团队放“大招”:“青蒿素抗药性”等研究获新突破( 三 )

  世卫组织和东南亚国家的多项研究表明 , 在柬埔寨、泰国、缅甸、越南等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 , 对疟疾感染者采用青蒿素联合疗法(“青蒿素药物”联合“其他抗疟配方药”疗法)的三天周期治疗过程中 , 疟原虫清除速度出现缓慢迹象 , 并产生对青蒿素的抗药性 。

  “青蒿素联合疗法是目前世卫组织大力推广的一线抗疟疗法 , 是当前全球抗疟的最重要武器 。 一旦疟原虫普遍对其产生抗药性 , 后果将十分严重 , 全世界科学家都非常担心‘青蒿素抗药性’进一步恶化 。 ”

  屠呦呦认为 , 要想破解“青蒿素抗药性”难题 , 就必须搞清楚青蒿素的作用机理 。 屠呦呦团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青蒿素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继刚说 , 青蒿素在人体内半衰期(药物在生物体内浓度下降一半所需时间)很短 , 仅1至2小时 , 而临床推荐采用的青蒿素联合疗法疗程为三天 , 青蒿素真正高效的杀虫窗口只有有限的4至 8小时 。 而现有的耐药虫株充分利用青蒿素半衰期短的特性 , 改变生活周期或暂时进入休眠状态 , 以规避敏感杀虫期 。 同时 , 疟原虫对青蒿素联合疗法中的辅助药物“抗疟配方药”也可产生明显的抗药性 , 使青蒿素联合疗法出现“失效”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