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被誉为“动力沙皇”的马达西奇公司值得中国收购吗( 二 )


▲马达西奇公司
建厂百余年的马达西奇高峰时期,下属员工超过4万人,即使到了2010年以后公司也有差不多2万余人 。漫长的公司发展历史,让马达西奇成长为一个产品涵盖涡喷、涡扇、涡轴、桨扇、涡桨全型谱的综合性航发企业,产品装配了100余款机型,遍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因此该公司在设计制造和生产工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同时航发生产的管理体系和航空文化确立也至关重要,马达西奇建立了贴合实际的生产管路计划体系,管理着60多万个零件的生产质量保障和500多万道工序,并且确保每道工序的有序衔接 。此外,其拳头产品D-18T发动机作为战略运输机“安-124鲁斯兰”和“安-225梦幻”的动力核心,每年仍在挤出研发经费用于改进研究;TV3-117涡轴发动机作为一款性能不错的产品,广泛装备于米-8MT、米-24、米-28、卡-27、卡-29、卡-50等多用途和武装直升机(在和俄罗斯闹掰之前,每年差不多仍能交付700套),改进型TV3-117VMA-SBMV1发动机可以用于卡-32M和米-171直升机,这些虽然做不到欧美顶尖航发水平,但是对于我国来说仍有现实可用价值 。
▲位于扎波罗热的航发博物馆
题外话,除了马达西奇以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其更为主要作用的是在发动机的生产制造领域,研发领域更需接触的是伊夫琴科-进步设计局,两架企业似乎在2013年进行了合并 。总之,马达西奇有收购的价值,但是我们更看重的是其积累的研制经验、基础研究数据、技术人才、生产工艺和技术管理体系,这些对于我们建立自己的航发研制体系仍有不小的借鉴意义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