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成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二 )

(3)摊铺之前 , 应由试验员对回填土料的含水量进行测定 , 达到最优含水率时方可夯实;在含水率较低情况下 , 应根据气候条件预先均匀洒水湿闷原土 , 严禁边洒水边施工;

(4)通常大面积夯实采用打夯机 , 小部位采用振冲夯实机 , 夯实遍数不少于3遍 , 夯填方式应一夯压半夯 , 夯夯相连 , 交叉进行;

(5)每层密实度应由试验员现场环刀取样 , 通过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上层摊铺;

(6)回填土宜优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土 。 对湿陷性等级较高的黄土 , 应采取块填方式;

(7)灰土拌合之前 , 应复核配比 ,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体积比进行施工 , 不得随意减少石灰在土中的掺量;

(8)灰土拌合尽可能采用机械拌合 , 若人工拌合时翻拌次数不得少于3遍 , 要求均匀一致;

(9)拌合用石灰采用生石灰 , 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 , 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的生石灰块料 。

预制桩沉桩偏斜

1.现象

桩倾斜错位 , 桩在沉入过程中 , 桩身突然倾斜错位 , 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 , 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 , 同时当桩锤跳起后 , 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 , 施打被迫停止 。

2.原因分析

(1)桩身在施工中出现较大弯曲 , 在反复的集中荷载作用下 , 当桩身不能承受抗弯强度时 , 即产生断裂 。

(2)桩在反复长时间打击中 , 桩身受到拉、压应力 , 当拉应力值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时 , 桩身某处即产生横向裂缝 , 表面混凝土剥落 , 如拉应力过大 , 混凝土发生破碎 , 桩即断裂 。

(3)制作桩的水泥强度等级不符合要求 , 砂、石中含泥量大或石子中有大量碎屑 , 使桩身局部强度不够 , 施工时在该处断裂 。 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 , 也能产生裂纹或断裂 。

(4)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未达到设计强度即进行运输与施打 。

(5)在桩沉入过程中 , 某部位桩尖土软硬不均匀 , 造成突然倾斜 。

3.预防措施

(1)施工前 , 应将地下障碍物 , 如旧墙基、条石、大块混凝土清理干净 , 尤其是桩位下的障碍物 , 必要时可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 。 对桩身质量要进行检查 , 发生桩身弯曲超过规定 , 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时 , 不宜使用 。 一节桩的细长比不宜过大 , 一般不超过30 。

(2)在初沉桩过程中 , 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 , 如有可能 , 应把桩拔出 , 清理完障碍物并回填素土后重新沉桩 。 桩打入一定深度发生严重倾斜时 , 不宜采用移动桩架来校正 。 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 , 接头处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及操作要求执行 。

(3)采用“植桩法”施工时 , 钻孔的垂直偏差要严格控制在1%以内 。 植桩时 , 桩应顺孔植入 , 出现偏斜也不宜用移动桩架来校正 , 以免造成桩身弯曲 。

(4)桩在堆放、起吊、运输过程中 , 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或操作规程执行 , 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规定时 , 不得使用 。 普通预制桩经蒸压达到要求强度后 , 宜在自然条件下再养护一个半月 , 以提高桩的后期强度 。 施打前桩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100%(指多为穿过硬夹层的端承桩)的老桩方可施打 。 而对纯摩擦桩 , 强度达到70%便可施打 。

(5)遇有地质比较复杂的工程(如有老的洞穴、古河道等) , 应适当加密地质探孔 , 详细描述 , 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

4.治理方法

当施工中出现断裂桩时 , 应及时会同设计人员研究处理办法 。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及桩所处的结构部位 , 可以采取补桩的方法 。 条基补1根桩时 , 可在轴线内、外补[下图(a)、(b)];补2根桩时 , 可在断桩的两侧补[下图(c)] 。 柱基群桩时 , 补桩可在承台外对称补[下图(d)]或承台内补桩[下图(e)]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