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学记原文及翻译注释 礼记学记原文及注释( 四 )


②严:尊敬 。
③尸:古代祭祖时代替死者受祭的人 。
【翻译】
君要根据学生在学习时的难易程度 。看出学生资质的好与差,然后能做到因地制宜,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启发诱导 。只有这样,才能当好教师 。能当好教师才能做官长,能做官长才能当人君 。所以说,当教师的,就是教统治权术的人 。由于这个原因,在选择老师的时候千万不可小觑 。古书上有云“古代君主将选择教师作为最重要的任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在教育工作中,做到尊师重道是非常不容易的 。只有做到尊重老师才能重视他传授的知识 。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尊师重道,百姓才能专心求学 。所以君王不以臣子相待的臣子有两种人:一是正在代表死者受祭祀的人,不以臣子相待;二是教师,不以臣子相待 。按照礼法,天子在召见这两种人的时候,可以将朝见君王的礼节免去,为的就是尊师重道 。
【原文】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①之 。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②,及其久也,相说以解 。不善问者反此 。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 。不善答问者反此 。此皆进学之道也 。
【注释】
①庸:功劳 。
②节目:树木枝干交接处的疙疙瘩瘩部分 。
【翻译】
找到学习方法的人,不仅不会让老师操心而且学习效果还很好,并对老师心存感激;不会学习的人,尽管老师很勤苦但是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最后还会埋怨老师 。会提问的人,像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 。先将容易的问题问完再问难的,这样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问题的人却恰恰相反 。对于提问者的问题会给出有比较有针对性的答案像撞钟一样,用力小,钟声则小,用力大,钟声则大,从容地响,等他人将问题问完之后再作答;不会回答问题的恰巧与此相反 。上面所说道的这些,讲的都是教学的方法 。
本段为《礼记》:学记
【原文】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 。君子察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
【翻译】
死记硬背一些零碎的知识,是成为不了一位优秀的老师的,要有渊博的知识,并可以随时解答学生所提出的疑惑 。学生如果没有提出问题,最后诱导他从某一方面开始研究;告知以后,还是理解不了,就不要继续往下说 。若要学到父亲高超的手艺,高明的冶金匠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缝皮袄;高明的工匠的儿子,一定要先去学编撮箕;学拉车的小马,要放在车后跟着走 。君子懂得了先易后难、由浅入深、不断练习、循序渐进才能成功,就可以立志于学了 。
【原文】
古之学者,比物丑①类,鼓无当于五声②,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③,五色弗得不章;学无当于五官④,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⑤,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注释】
①丑:通“俦”,齐 。
②五声:宫、商、角、徵、羽 。
③五色:青、赤、黄、白、黑 。
④五官:《曲礼下》说:“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此为泛指 。
⑤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此处泛指人伦关系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