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莫过于不知耻,知耻近乎勇”,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二 )


我是颜小二述哲文,上述为个人思考所得,欢迎各位点评哦 。故知足不辱,知耻不殆,可以长久 。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
反过来推,有慈才能勇,勇近知耻,也就是知道了耻可以勇,不懈殆,什么是耻,耻不足以向人道也 。自己的不足,自己知,取己之长补己之短,那当然会很有自信,从而能勇敢 。不知自己的不足,做事免不了会受到羞辱
勇士常怀慈
能臣交柔广
知耻殆无久
不足莫过辱

“辱,莫过于不知耻,知耻近乎勇”,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文章插图
“辱莫大于不知耻”出自隋朝教育家王通的《中说》 。罪莫大于好进,祸莫大于多言,痛莫大于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 。
急功近利的人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言多必失,很容易惹祸上身;痛苦的事是对自己犯的错误不敢正视、不想知道;最大的羞耻就是恬不知耻 。
“知耻近乎勇”,出自《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
好学的人愿意与那些才学渊博的人交往;竭尽所能去做事情的人会得到别人的爱戴和尊敬;勇敢的人才知道什么叫耻辱 。好学、力行、知耻,理解这三者意义的人,才懂得如何完善提高自己的修养 。
【“辱,莫过于不知耻,知耻近乎勇”,什么意思?如何理解?】当行贿受贿成为了礼尚往来,养“二奶”成了有钱人的标签,婚前性行为、坠胎被认为是男女平等,当街殴打辱骂老师被众人点赞,不给老年人让座成了理所当然,巧言令色成了聪明智商高的标志,当社会把恬不知耻看成是再正当不过的行为时,那些不愿随风入俗的人就成了傻瓜、成了异类,被众人攻击嘲笑的对象 。敢于面对千夫所指,挑战那些约定成俗的陋习,犯众人之大不讳,这份勇气世间少有,敢于去做的人可以谓之英雄 。
“辱,莫过于不知耻,知耻近乎勇”,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文章插图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