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是清明节,你知道清明节的来历吗?( 二 )


可惜没有
就像星驰说的,很多事情,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这个清明,还是只能向着家的方向,默默……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妃子为了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害死了皇后生下的太子申生,也就是重耳的哥哥 。重耳为了避免遭受迫害,四处逃亡 。期间跟随重耳的很多臣子们也很害怕,不愿意再留在重耳身边,先续纷纷离去 。仅仅剩下了介子推等几个臣子随从 。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饥又累无力前行时 。就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介子推悄悄地背着大家从自己的腿上割了一块肉,煮熟熬汤让重耳吃了 。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 。后来知情后重耳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十分感激介了推 。
后来过了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 。即位后晋文公重赏了随同的臣子们,都分配了职位 。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也为介子推鸣不平 。然而介子推却回乡远离而去 。与母亲一同悄悄地隐居在了绵山上,后得名(介休) 。晋文公知情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介休绵山找介子推 。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要找到介子推很难很难,找了几天也没找到 。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然而始终不见身影 。火熄灭后人们才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在一颗树下活活被烧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 。办完后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食节 。次年晋文公率众臣绵山祭奠时,发现老树死而复活了 。便赐这颗老树叫"清明柳" 。并召告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节由此而来!谢谢!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我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 。冬至后第105天就是清明节气 。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 。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这一天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
清明节这天大家会去扫墓祭祖,缅怀先人 。古人对于清明节十分重视 。“屈原死,遂端午;子推死,遂清明 。”清明节是怎样由来的呢?咱们就来说道说道 。
四海皆寒食,千古为一人
在春秋时期,重耳(晋文公)为了逃避政治的迫害而长期流亡在国外 。在外流浪期间,介子推一直陪伴在重耳的身边 。有一次重耳因为饥饿晕倒了,一点吃得也没有,在这生命危急的时刻,介子推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给重耳做了碗汤,就这样才使得重耳捡回了一条命 。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援助下回国继位,在他继位后封赏群臣,却没有给介子推任何的封赏和职位,介子推也不想卷入官场就带着自己的老母亲离开了朝廷,隐居到绵山了 。
晋文公得知后,回想起介子推为自己做的一切,总感觉有点对不起他,并亲自带人到绵山去找介子推 。可是众人找了许久也找不到介子推,晋文公就听取了小人的谗言放火烧山,希望逼出介子推 。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在一颗枯柳树下找到了介子和他母亲的尸体,然后还发现了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
就这样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各家各户不点火只吃寒食 。在第二年的时候晋文公再次来到介子推的古柳树旁,却意外发现枯死的柳树已经复活了,晋文公感觉就像见到介子推一样,于是将那棵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