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私聊 私聊是什么意思( 五 )


再看看市面做C端用户的产品,你会发现大家都在做社区或者社交,无论是原本就是社交类的应用、还是像墨迹天气、shareit的工具类应用,也会有淘宝京东这类距离钱最近的产品 。其背后的考量显而易见,用户端可以增加用户使用时长,提升用户活跃度,继而强化用户粘性 。
同时,有内容有沉淀,也有了更多展示广告的空间,增加了盈利渠道,做得好也有利于提升估值 。这本质上是一种决策,无可厚非 。
就像之前企鹅智库有句话很好地总结了这个现象:
“社交是内容的接力棒,内容是社交的试验场” 。
“内容/资讯/媒体/兴趣/”和社区如何关联的?
再谈谈社区和常关联的媒体、兴趣以及资讯和内容的关联 。上面一直在讲的是社区是靠内容绑定用户的你,通过”I like what you did”而实现社交的手段 。
我的理解内容可以视为是资讯和兴趣点的集合 。资讯是什么?
一般教科书的定义是:用户因为及时地获得它并利用它而能够在相对短的时间内给自己带来价值的信息 。
我们一般说的新闻媒体是资讯最大的含义,腾讯新闻网易新闻、微博热搜、头条热搜以及人民日报、央视新闻都属于新闻媒体的范畴 。既包括传统媒体、门户网站也包括自媒体 。
除了媒体新闻外,资讯还包括言谈之间的那些事儿(姑且叫短讯吧),比如“他今天没来上班”,“晚上去海底捞吃一顿”是短讯信息,这些构成了资讯 。
而内容的另外一部分是兴趣点,兴趣可以非常丰富,比如电影、音乐、美食、美妆、养宠、漫画以及体育、职业、活动等各种细分维度,一般产品又通过话题、帖子、圈子、广场等将这些兴趣点包装起来,通过算法分发或者社交分发给不同的人,形成一般意义上的内容社区 。当然,以上还是比较浅薄的个人观点,后面有文还将会继续展开讲一讲 。
上述内容可不喜请直接喷,但基本为个人对社交的理解,写在最后,我们在感受一下真实世界里社交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没有互联网社交产品之前,我们一直都在社交,都在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协作 。
社交是本能,而互联网给社交带来了什么呢?
微信张小龙认为“互联网的本质是降低信息不对称”,改善了信息不对称最明显的结果就是提升了各行各业的效率,使得其在互联网跨越时空、连接一切的能力下获得更多效率上的表现 。社交产品也是如此,使用互联网使得社交超越现实中沟通交友的羁绊,通过IT技术和网络效应来提升社交体验,甚至放大你的社交欲望,满足你在真实生活中难以表现的一面 。
而又因为社交产品无疑是生活中最为高频的应用,也是最接近用户、最接近人性、最kill time的产品,所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 。
从QQ的诞生到2019年,中国互联网社交产品即将迎来第二十年 。以微信QQ以及一大批社交产品给中国互联网用户的生活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随着z世代逐渐成为互联网主流用户,他们对互联网的自我表达,对社交产品的期望,以及一些新的玩法的渴求都将继续会使得社交本身发生更多地化学反应 。这值得期待,也值得好看 。
下图是一位刚上大学的00后私信与我交流的问题,我答复不了,甚至于不能理解他们这代人再想些什么?
或许像马化腾说的“最不理解的就是年轻人喜好” 。
我虽然也算是年轻人,但“年轻人”的多样性也非是侪辈所能理解的 。不过,出于出于各种目的在何种场景下的社交行为,其终极目的还会是像苏格拉底所说的“认识你自己”,对此新版微信也做出了自己的回复”因你看见,所以存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