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许可”后说“不行” 甘肃定西现“奇葩审批”
本报讯(采访人员康劲)在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准入门槛的当下 , 曾在全国各地喧嚣一时的“网约车上路难”已渐成旧闻 。 但9月2日 , 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第十五督查组在甘肃定西却处理了这样一起“奇葩审批”——当地管理部门先说“许可”后说“不行” , 导致一家网约车公司陷入困境 。
今年1月 , 定西市安定区一家网约车公司在拿到当地政府核发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后 , 投入500多万元购买了40辆新能源汽车 。 该公司给车辆安装了卫星定位、报警设备等装置 , 只等上路 。
但在办理后续手续时 , 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却告知“不能办理” 。 当地交通运输管理局给出的理由是:定西的出租车本来就已饱和 , 网约车上路会导致“挤” , 而“挤”就会导致“乱” 。
该交通运输管理局表示 , 这是依据甘肃省社科院做过的关于定西市出租车的调查报告 。 然而 , 在这份报告中 , 甘肃省社科院给出的建议却是:适度增加出租车市场运力水平 , 并积极培育网约出租车市场 。 这与当地行政部门声称的运力过剩结论截然相反 。
由于后续手续办理受阻 , 该公司网约车无法上路 , 企业由此陷入困境 。 无奈之下 , 公司多方投诉并向国务院督查组反映 。
国务院督查组调查发现 , 定西市城区的出租车数量现为594辆 , 这个数字从2011年起到现在一直没变 , 但同期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已从16.37万人增加到21.56万人 。 显然 , 适度发展网约车并无不可 , 当地交通运输管理局的做法不仅“于法无据” , 而且还存在行政决策任性随意、行政主管部门变相设置准入门槛、漠视企业发展和人民群众需求等方面的问题 。
据了解 , 目前定西市政府正在针对督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 。 9月9日 , 定西市政府召开常务会议 , 专题研究网约车“上路难”问题整改工作 。 定西市委副书记戴超坦言 , 网约车“上路难”问题 , 事关群众切身利益 , 反映出全市在“放管服”改革方面存在的差距 , 反映出个别干部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 。
有关人士分析指出 , 虽然各级政府部门正在加快构建“只去一栋楼、只进一扇门、受理一个窗、办理一张网、群众一趟跑”政务服务模式 ,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活力 , 但在部分地方不作为、乱作为的“惯性”依然存在 。 唯有持续简政放权 , 创新监管方式 , 真正营造透明便捷、高效便利、诚信公平、法治廉洁的营商环境 , 才能杜绝类似的“奇葩审批”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