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曲其一诗词鉴赏 明妃曲二首其一王安石( 二 )


著名的《登飞来峰》咱们就不说了 , 就看看他的《明妃曲二首》 。《明妃曲》是以王昭君为题材的咏古诗 , 是王安石早期诗歌水平的代表作品 。
放到今天来说 , 年轻时的王安石就是个杠精 , 是个翻案文学的斗士 。
这和当时的思想发展和文学潮流是相契合的 。宋诗步入造景明理的诗学方向 , 是在唐诗极盛之后的不得已转型 , 抓住了新儒家理学的思考潮流 , 融合成为一种独有的宋代诗风——更何况还有专门的“理学诗” , 即使不是理学诗 , 其它作品中的说理、议论、思考都是常态 。宋人是思辨能力极强的 , 一方面理学发展起来 , 就是烧脑的学问;另一方面 , 宋代文学、史学的发展 , 大家关注人文历史 , 思考问题就深刻 。
而整体诗风如此 , 又如何在大池塘中冒尖呢?这就需要独树一帜的思维能力 , 也就是质疑能力 , 说通俗一点就是“唱反调”、“翻案” 。
遇到传统思维 , 你说东 , 我偏要说西 , 这就是爱动脑筋的宋人特点 , 也是杠精的特点 。
为什么“一曲明妃天下惊”?因为王安石这两首作品出来之后 , 不仅将故事翻了个身 , 还起身跑得飞快 , 连爱好翻案、喜欢特立独行的宋朝文人都觉得受不了——步子迈大了 , 扯着了 。
本来也是 , 就算是再开明 , 再善于思考 , 又如何能与现代穿越者拼思维?
我们以今天的思维水平去看王安石的这两首作品 , 就会觉得说得对啊 , 这正是我们现代人的思维啊 。

明妃曲(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 , 泪湿春风鬓脚垂 。
低徊顾影无颜色 , 尚得君王不自持 。
归来却怪丹青手 , 入眼平生几曾有 。
意态由来画不成 , 当时枉杀毛延寿 。
一去心知更不归 , 可怜著尽汉宫衣 。
寄声欲问塞南事 , 只有年年鸿雁飞 。
家人万里传消息 , 好在毡城莫相忆 。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 , 人生失意无南北!
这是一首古体诗 , 四句一韵 , 分别押“四支”部、“二十五有”部、“五微”部以及入声字押韵(末四句) 。而诗意的安排也是跟随转韵分为四个小节 , 前两个小节四联八句是叙述历史事实 , 昭君出塞的过程 。
“明妃初出汉宫时 , 泪湿春风鬓脚垂 。”
明妃当时初起程出行离别汉宫时 , 泪湿桃花春风面 , 鬓脚低垂 。
“低徊顾影无颜色 , 尚得君王不自持 。”
即便是姿容暗淡低头徘徊 , 却也让君王的感情难以自持 。
“归来却怪丹青手 , 入眼平生几曾有 。”
汉元帝回来就迁怒于为嫔妃们画像的画工 , 这样的美貌 , 生平罕见 , 居然没有如实画呈 。
“意态由来画不成 , 当时枉杀毛延寿 。”
天仙般的气质从来是无法用画笔呈现的 , 画工毛延寿也算是死得冤枉 。
后面几联则写明妃身在塞北的心境 。
“一去心知更不归 , 可怜著尽汉宫衣 。”
明妃心中凄楚 , 深知一别后再难归国 , 因为思乡穿遍了汉宫中带来的华丽衣裳 。
“寄声欲问塞南事 , 只有年年鸿雁飞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