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的观点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论述思路( 三 )


当初我年轻又不懂事,写文章时把文辞漂亮当作工巧 。到了年纪大一些,才知道文章是用来阐明道的,因此不再轻率地讲究形式的美观、追求辞采的华美、炫耀声韵的铿锵、把这些当做自己的才能了 。凡是我所呈给您看的文章,都自认为接近于道,但不晓得果真离道近呢,还是远呢?您喜爱道而又赞许我的文章,也许它离道不远了 。所以,我每当写文章的时候,从来不敢漫不经心地随便写作,恐怕文章浮滑而不深刻,从来不敢偷懒取巧地写作,恐怕文章松散而不严谨;从来不翦用糊涂不清的态度去写作,恐怕文章晦涩而又杂乱;从来不敢用骄傲的心理去写作,恐怕文章盛气凌人而又狂妄 。加以抑制是希望文章含蓄,进行发挥是希望文章明快;加以疏导是希望文气流畅,进行精简是希望文辞凝炼;剔除污浊是希望语言清雅不俗,凝聚保存文气是希望风格庄重不浮 。这就是我用文章来辅佐道的方法 。学习写作以《尚书》为本原,以求文章质朴无华,以《诗经》为本原,以求文章具有永恒的情理,以《三礼》为本原,以求文章内容合理,以《春秋》为本原,以求文章是非明确、褒贬分明,以《易经》为本原,以求文章能够反映出事物的发展变化 。这就是我吸取”道”的源泉的办法 。参考《谷梁传》,以加强文章的气势,参考《孟子》、《荀子》,以使文章条理通达,参考《庄子》、《老子》,以使文章汪洋恣肆,参考《国语》,以使文章增强情趣,参考《离骚》,以使文章能够情思幽微,参考《史记》,以使文章显得语言简洁 。这就是我用来广泛学习,使它们融会贯通,并运用来写文章的办法 。凡是上面所说的这些,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有可取的地方呢,还是没有可取的地方呢?希望您看看,进行选择,有空就来信告诉我 。如果我们经常往来交谈,以扩充发挥作文之道,即使您不因我的帮助有什么收获,我却因为您的帮助而有所收获,又何必以老师来称呼这种关系呢?采取老师的实质,去掉老师的义,不要招致越地和蜀地的狗的惊怪狂叫,或者象孙昌胤举行冠礼那样遭到人们的嘲笑,那就万幸了 。宗元再告 。
注释
白:陈述、答复 。辱:谦词,感到自愧的意思 。仆:谦词,柳宗元自称 。道:指道德、学问的修养 。业:学业、学识 。甚不自是:很不敢自以为是 。吾子:指韦中立 。京师:指唐朝的首都长安蛮夷: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轻蔑称呼 。此处指柳宗元当时的贬地永州 。见取:被取法,受到看重的意思 。自卜:自量 。孟子:孟子(约公元前年—约公元前年),名轲,或字子舆,华夏族(汉族),邹(今山东邹城市)人 。战国时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此处引孟子的话,见《孟子·离娄上》 。魏:三国时的国名 。公元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历史上又称曹魏 。晋:朝代名 。公元年,司马炎称帝,国号晋,都洛阳,史称西晋 。公元年,西晋被匈奴所灭 。公元年,司马睿在南方重建晋朝,都建康,史称东晋 。辄(zhé):总是 。韩愈:字退之,生于公元年,卒于公元你那,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师说》:韩愈所写的论文,专论从师之道 。抗颜:严正认真的态度 。指目牵引:意思是说,周围的人对韩愈冷眼相对,指手画脚 。增与为言辞:加给韩愈种种非议 。炊不暇熟:饭都来不及煮熟 。挈挈(qiè):急切地 。东:此处指洛阳 。韩愈曾去洛阳做河南令 。屈子:即屈原(约公元前年-年),名平,战国中期楚国人 。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 。邑犬群吠,吠所怪也:意思是说,村镇上的狗一齐吠起来,是为它们所奇怪的事情而吠 。这句话引自屈原的《九章·怀沙》、庸蜀:湖北四川 。这里泛指四川 。恒雨少日:经常下雨很少晴天 。过言:过分夸张的说法 。仆来南: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年),柳宗元被贬为少州刺史,中途,再贬为永州司马 。”来南”,讲的就是这件事 。二年冬:指唐宪宗元和二年(公元年)冬天 。逾:越过 。岭:指南岭 。被:覆盖 。南越:广东、广西一带,古代称为南越 。仓黄:同”仓皇”,张皇失措的样子 。噬:咬 。累日:连日 。病:不妥当 。顾:但,只是 。表示原因 。炫(xuàn):同”炫”,显露自己 。谪过:因过失被贬谪 。志虑:指政治上的抱负 。南中:对南方的泛称 。呶呶(náo):喧哗不休 。咈(fú):烦挠 。骚:扰乱 。僵仆:僵硬地倒下 。此处指躯干活动不灵便 。烦愦(kuì):心烦意乱 。不可过:不能过下去 。望外:意想不到 。齿舌:口舌,外间的非难 。抑:兼且 。冠礼: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仪式,表示成人 。唐代已不流行 。成人之道:成年人的行为标准 。造朝:上朝 。外庭:皇宫中群臣等待上朝和办公议事的地方 。荐笏(hù):把笏板插在衣带中 。卿士:指上朝的各品官员 。怃(wǔ)然:莫明其妙的样子 。京兆尹:官职名称 。京城所在的州为京兆,京兆的行政长官成为京兆尹 。怫(fú)然:不高兴的样子 。曳笏:拿笏板的手垂下来 。却立:退后站立 。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不因此认为郑叔则的行为不对,而去赞许孙昌胤的做法 。为所不为:做别人所不做的事 。行厚而辞深:品行敦厚,文学修养高 。恢恢然:宽阔宏大的样子 。悉:全部 。陈:陈述 。中:胸中 。耀明:炫耀,夸耀 。气色:脸色 。大过:太过分,过分夸奖 。佞誉诬谀:随意称赞、奉承 。直:只不过 。辞:辞藻 。工:工巧、精美 。炳炳烺烺(lǎng):指文辞优美,光采照人 。务采色:致力于文章的辞藻、色采 。夸声音:夸耀文章声韵的和谐 。自谓近道:自以为接近圣人之道 。以轻心掉之:意同”掉以轻心”,指以随便、轻率的态度对待写作 。剽而不留:轻浮而没有根柢 。以怠心易之:以懈怠的态度敷衍了事 。驰而不严:松散而不严谨 。昏气:指头脑昏乱 。昧没:指文章的意思表达不明确 。矜气:自高自大 。偃蹇(yǎn jiǎn):骄傲不恭 。抑:抑制,含蓄 。奥:古奥,深刻 。扬:发挥,尽情挥洒 。明:意思明快 。疏:疏通,条理清楚 。通:流畅 。廉:节制,适可而止 。节:简洁 。激:激昂,就抒情、议论而言 。固:稳妥,就说理、论证而言 。羽翼:辅佐、维护的意思 。《书》:即《尚书》 。我国古代的历史文献,叙述以事实为根据 。质:质朴、朴实 。《诗》:即《诗经》 。我国古代第一部诗集,它的精华部分有恒久的感染力 。恒:永恒 。《礼》:即《周礼》、《仪礼》、《礼记》,是论证封建等级制度合理性的经典著作 。宜:适宜,合理 。《春秋》:据传是孔子修定的史书,书中对历史事件的叙述,暗寓着编者的褒贬之意 。断:对是非的判断 。《易》:即《周易》,书中具有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发展变化观点 。动:变动,变化 。取道之源:汲取思想资料的本源 。《谷梁氏》:即《春秋谷梁传》 。厉其气:磨练文章的气势 。《孟》、《荀》:即《孟子》、《荀子》 。畅其支:使文章条理畅达 。《庄》、《老》:即《庄子》、《老子》 。肆其端:舒展文章的端绪 。博其趣:丰富文章的情趣 。致其幽:使得文章尽量幽深 。《太史公》:即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司马迁用了四十年才写成这部历史巨著,经过反复修改、语言很精练 。著其洁:使得文章鲜明精练 。旁推交通:广泛推求,交互融通 。柳宗元认为,本之五经,取法子史,这样作出的文章就可以”明道” 。有余:有余暇 。亟(qì):屡次,经常 。越、蜀吠怪:指上文所说的”越之雪”、”蜀之日”招致犬吠的事 。外廷所笑:指上文所说的孙昌胤给儿子举行冠礼,受到廷臣耻笑的事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