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聚会
好景好色好人,快乐的人用来欣赏,不快乐的人则用来抒发人生怨愁 。在南宋中秋节感伤家国沦丧,成为文人常举 。朱敦儒在《浪淘沙》写道:“圆月又中秋 。南海西头 。蛮云瘴雨晚难收 。北客相逢弹泪坐,合恨分愁 。无酒可销忧 。”中秋佳节,正逢秋雨连绵,作者与朋友们相聚,却生出了无限忧愁,唯有抱头痛哭 。也有人与众不同,充满豪情,立志收复故土 。颍州的李曾伯在和几个北方朋友游玩时谈论起国情,他用“休叹息,看此清光,天岂限南北 。便好乘风,为持玉斧,修取山河如一”之语表明对战争的信心,借此宽慰友人 。
三、从宋代中秋词中看时人习俗中秋词除了能供人欣赏品鉴外,当然也能提供一些线索,帮助我们了解宋代人的中秋习俗 。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赏月是中秋节的必备节目,宋代文人最爱赏月,他们特意在中秋这天呼朋引伴,携带美酒佳酿,乘船赏月 。比如朱敦儒在《念奴娇》中写道:“旋整兰舟,多携芳酝,笑里轻帆举……别乘文雅风流,新词光万丈,珠连锦聚 。”
不过最受文人青睐的赏月场所还得是高楼,它的出场率最高 。江西人京镗仅凭一句“喜见中秋,急载酒、登楼邀月”就写尽了文人急于在中秋节登楼观月的心理,以至于山阴人高观国忍不住感叹道:“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这似乎是说如果不能在中秋节登楼赏月,那么他过的可能是一个“假”节 。
在宋代江浙地区,还有中秋节放水灯的习俗,这在宋词中也能看到 。比如毛滂在《踏莎行·中秋玩月》中说:“碧树阴圆,绿阶露满 。金波潋滟堆瑶盏 。”堆瑶盏就是水灯 。人们一般是用羊皮做成水灯,再把它们放入水中 。水灯数量很多,飘满了水面,灯光点点,如同繁星,相当壮观 。还有人说放水灯是为了取悦江神,希望自己能平安过江 。
吃吃吃当然也是中秋节不可缺少的主题了 。咱们现代人最熟悉的月饼,虽然有说法起源于唐代,但其实到宋代的时候,还不是人们的节日专属食品 。但好吃的宋代人会选择在中秋这天“秋尝”,即品味时鲜 。有人喜欢吃鱼,有人喜欢吃蟹 。比如词人毛开在中秋当天伴着“凉天气”品尝紫蟹鲈鱼 。陆游胞兄陆淞不光在中秋节吃蟹,还要搭配上新醅小酒,盛邀友人李汉老西楼赏月 。
先赏为敬
写中秋词也慢慢地成为宋代文人的一种爱好 。在中秋聚会时,文人们常常在以中秋为题即兴作词,再让歌妓唱合,以此活跃酒桌气氛 。辛弃疾的《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就是在这样情境下产生的 。向亲友赠送中秋词,也成为一种宋代文人钟情的过节方式,其中产生的佳作不胜枚举,最具代表性的当属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词,这首写给弟弟苏辙的中秋词,不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们深厚的兄弟情谊,也道尽了人类对中秋月圆人团圆的美好期待 。
文史君说:【月饼的诗词名句欣赏 描写月饼的诗句古诗】说起宋词,最先想到的词人可能会有辛弃疾、柳永、李清照等等 。但如果说到宋代中秋词,那脑海里应该只剩下一个名字:苏轼 。苏轼对中秋词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和《念奴娇·中秋》不仅风靡了整个宋代,广受传唱,还成为后代文人“抄中秋作业”的模板 。据统计,他们最爱用的中秋词词牌名就是《水调歌头》和《念奴娇》,分别是44次、22次,甚至还仿照苏轼用《水调歌头》写中秋词时加上小序 。可以说,苏轼凭一己之力,奠定了整个中秋词的发展之路,是当之无愧的中秋词第一人 。一年明月今宵多,月到中秋分外圆,祝愿大家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 情人之间肉麻的夜间情话 情侣之间超肉麻的情话
- 写给男朋友的情话长篇 写给男朋友的情话
- 清明节扫墓的诗句 清明扫墓诗句古诗
- 淘宝免费打单工具 淘宝工具箱
- 农村挣钱新商机 最适合农村的致富项目
- 你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什么?你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
- 10月20日处女座运势-处女座十月的运势是什么样的
- 你们省的女人有什么特色!来比一比看谁家的最漂亮?
- 你是否同意“真爱是永恒的”这种说法?为什么?
- 世界上最坚硬的树木是什么树,生长在哪里,价位是多少?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