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案件正在调查中 山东单县两千村民脑中风疑云( 二 )


正是这次被拒赔退保,陈士勇才知道自己曾被诊断为“脑中风” 。
“脑中风很多都是嘴歪眼斜的,我身体挺好的,也从来没得过这个病 。”陈士勇说,他随后在单县医保局进行查询后发现,自己早在2016年2月25日就已经得了“脑中风”,此外,在2017年至2019年间,以“脑中风”为名称的疾病诊疗记录多达15条 。
感到不对劲儿后,陈士勇将一家10口人的信息都进行了查询,结果发现,一家人全是“脑中风” 。二弟两口子在陕西宝鸡20多年,从来没用过家里的医保,系统里却出现了以脑中风为病名的报销 。
陈士勇说,不光他因为“脑中风”无法出国务工,女儿想买商业保险,也买不成了 。
莱河镇卫生院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瑞文 摄
排队查病历:
镇卫生院成了村民“打卡地”
陈士勇家没病查出“脑中风”的事,在村里传开了 。
今年国庆期间,不少外出打工的村民回家过节,听说了这事,也连忙去莱河镇卫生院查询 。本该看病治疗的镇卫生院,如今成为村民们验证是否有“脑中风”的打卡地 。
查询的结果让村民们难以接受 。
据村民统计的名单显示,涉及错诊为“脑中风”事件的村民多达689名,“人数还一直在增加,这些都是查过有脑中风的 。”
“几乎每家每户都有,我们这个村都应该改名叫脑中风村了 。”村民们议论起来 。
村民陈士印告诉采访人员,母亲孙富梅3月4日去世后,医保里的钱却被消费了,并且也查出来了“脑中风”疾病消费记录,“母亲一直跟我在城里生活,没在崔口卫生室拿过药 。”
出现这一情况后,公安部门也介入调查,根据公安部门调取的消费记录显示:孙富梅去世后第2天起,出现了48条医保报销记录,最后一条报销记录截止到6月24日,每次报销的金额均在10元左右 。
村民孙富梅在今年3月4日去世后第2天起,仍出现了48条医保消费记录 。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采访人员调查发现,没有在崔口卫生室看过病,但却出现了与病名不符的医保消费记录的情况并非少数 。
村民陈保瑞一家四口也都被标注成了脑中风疾病,多条消费记录也均指向崔口卫生室,但他提出,一家人很少前往崔口卫生室拿药,“我们住在南城这边,都是在药店拿药 。”
今年7月,陈保瑞的女儿曾在崔口卫生室拿了一卷医用胶布,用2元现金支付 。但据他打印出来的医保报销记录显示:在2017年7月,其女儿曾有过3次消费记录,并且均有医保统筹支付总额与个人负担金额数据 。
陈士勇因为有过脑中风的诊断记录导致保单被拒后,村民们都开始担心,被冠上不属于自己的疾病名称后,未来是否会有其他未知隐患 。
村民江华的儿子在2017年5月出生,查询后的记录让她又气又恼,“2018年9月18日,就有一条脑中风的结算记录,这时候我孩子才1岁3个月 。”
江华提到,两个儿子的户口并非属于莱河镇,也从未在崔口卫生室拿过药,“但脑中风的信息却被崔口卫生室录入进去了 。”这让作为母亲的江华十分担忧,“孩子刚上幼儿园,不知道这个信息会不会影响孩子未来升学就业啥的 。”
村民江华的儿子在2017年5月出生,经过查询后他发现在2018年9月18日,刚刚一岁多的孩子就已经出现了脑中风结算记录 。新京报采访人员 王瑞文 摄
“脑中风”诊疗记录:
3万余条多出自同一村卫生室
陈士勇提到,事情发生后,他向莱河镇卫生院和单县医保局都反映了这事,今年8月,莱河镇卫生院副院长董强和大队书记一起同他协商此事,“拿了2万块钱,想私了,我没同意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