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代文学家 。曾被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四方学者称太史公,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
4、文体介绍:序是一种文体,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本文
是一篇赠序,具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
5、背景:明洪武十一年,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朝见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给马生 。
6、内容主题:在这篇序言中,作者向马生介绍了自己青少年时期在艰苦条件下刻苦学习的亲身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马生珍惜在太学读书的优越条件,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
7、结构:
第一部分:(1、2段)叙述为学之难,分四层 。
第一层:(开头——余因得遍观群书):写幼时求学借书抄录之难
第二层:(既加冠——卒获有所闻):写成年求师叩问之难
第三层:(当余之从师也——久而乃和):写从师求教的跋涉之难
第四层:(寓逆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写衣食粗劣,生活俭朴
第二部分(3段)叙述太学生优越的读书条件
第三部分(4段):道出写作目的 。
8、问题研究:
1)作者写此文的意图(目的)是什么?
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劝勉马生珍惜太学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读书 。
2)作者写了自己哪几方面的难?
①幼时求学借书抄录之难 。
②成年求师叩问之难 。
③从师求教的跋涉之难 。
④衣食粗劣,生活俭朴
3)这篇文章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答: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 。学习成功与否关键在于主观努力,与客观生活条件关系不大 。在学习中我们要有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的思想,同时也应该好好珍惜我们现有的优越学习环境和条件努力学习 。
4)举例说明文中对比的作用?
用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和作者自己低劣的学习条件形成对比,表明作者精神的富有和志趣的高尚,从对比中得出结论,说明学业能否有成就,取决于主观努力 。
5)宋濂的求学经历告诉马生什么道理?虽然时代不同了,宋濂的求学精神,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
答:在这篇文章里,宋濂以他的亲身经历和体会告诉马生学
习必须勤奋刻苦 。
时代不同了,学习的目的和内容与今天已有很大差别,但宋
濂所讲的道理对我们仍有启发和教育意义 。作者那种不怕艰苦,勤奋好学,安于贫贱,不慕富贵的精神和对后学的热情关怀、谆谆教导的态度、诚实守信、尊师重教的行为都是值得肯定的 。
6)作者为什么从最艰难的严冬季节着笔?
用以说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刻苦学习,有概括作用 。
7)余虽愚,卒或有所闻的原因?
答:不因家贫放弃读书的梦想,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
学习,虚心向他人请教,态度极其恭敬 。
8)“口体之奉”和“中有足乐”你赞成怎样的取舍?
答:我赞成中有足乐,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知识的积累,精神的充实是学生读书的必备条件,精神享受是人生的最大享受,是一种高尚的情趣 。
9)本文为什么没有板起面孔说教之感?
答:作者现身说法,借事明理,以情感人,让后辈从亲切委婉的故事中领悟要义,比单纯的说理更感人,更容易被马生接受 。
10)对于刻苦勤奋,执着向学,乐以忘忧的学习态度你有什么看法?
答:这种刻苦向学,乐以忘忧的学习态度在今天仍然具有积
- 长亭送别翻译及原文 长亭送别翻译理解
-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注释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翻译
- 古风送礼好选择,萌元素Z元素小火刷电动牙刷
- shy哥塞恩出装 送塔塞恩出装
- 送李瑞赏析答案 送李端卢纶赏析
- 古诗词详细解读 送元二使安西全诗意思
- 送外卖的男人有出息吗 外卖新手一天能送几单兼职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全文翻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翻译
- 朋友乔迁不知道送什么?这我熟,这份清单太可了
- 送给上大学男生的祝福语 大学男生节祝福语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