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翻译文言文 核舟记翻译最简短( 二 )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

楫:船桨 。衡:通“横”,横着 。
攀:扳着 。
其人视端容寂: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 。
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开了没有的样子 。
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
【核舟记翻译文言文 核舟记翻译最简短】船尾横放着一支桨 。桨两旁各有一个船夫 。在右边的那个梳着椎形发髻,仰面朝天,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住右脚趾头,好像在大声呼叫的样子 。在左边的那个右手拿着一柄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放一把水壶,那个人目光正视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凝神倾听茶水烧煮的声音 。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 。其色丹 。
船背稍夷:船的底面稍平 。背,这里指船底 。夷,平 。
天启壬戌:天启壬戌年,即1622年 。天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 。
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叔远 。虞山,现在江苏省常熟县西北,这里用来代替常熟 。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
钩:钩的形状 。
了了:清清楚楚 。
墨:这里的意思是黑 。
篆章:篆字图章 。
丹:红色 。
船的底部稍微平坦,作者的名字就题写在上面,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的脚一样,一勾一画都十分清楚,字体的颜色是黑的 。又用上一颗篆字印,文字是“初平山人”,字的颜色是红色 。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箬(ruò)篷:用箬叶编的船篷 。
曾不盈寸:竟然不满一寸 。盈,满 。
简:挑选 。同“拣”,挑选 。
修狭:长而窄 。
总计这一条船上,刻了五个人,八扇窗;刻了竹篷、船桨、炉子、茶壶、手卷、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的字总共三十四个 。可是量量核舟的长度,甚至还不满一寸 。这原是挑选狭长的桃核雕刻成的 。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庄》、《列》所载、称惊犹鬼神者良多 。然谁有游削于不寸之质,而须麋了然者?假有人焉,举我言以复于我,亦必疑其诳,乃今亲睹之 。繇斯以观,棘刺之端,未必不可为母猴也 。嘻!技亦灵怪矣哉!”
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 。
游削:挥动、运用刻刀 。
须麋(mí):胡须眉毛,此处指极小、极细、极短等等 。
诳:欺骗,瞒哄 。以自疑其言,突出“灵怪” 。
繇(yóu):同由 。斯:比 。明人避讳“由”(天启帝名由校,崇祯帝名由检),代用“繇” 。
“棘刺”二句:意为在棘刺的末梢上也未必不能够雕刻一个母猴 。母猴:也作“沐猴”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传说宋人(又作卫人)有一种技能,能在棘刺尖端雕刻一个母猴 。
魏子仔细地看了这只核舟后,十分惊奇道:啊,手艺实在是灵巧神奇啊!《庄子》、《列子》书中所记载的能工巧匠,被称赞像是鬼斧神工的很多,可是有谁能在不到一寸的材料上运刀轻松自如地进行雕刻,而又能刻得胡须眉毛都十分清楚的呢?如果有那么一个人,拿我的话来告诉我,我也一定会怀疑他撒谎骗人 。可现在这却是我亲眼见到的事实 。从这件作品来看,在棘木刺的尖端,未必不能雕刻出母猴来 。啊,手艺技巧也实在是太神奇了!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