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发之后自然还有白发,唐代描写白发的诗句多得数不胜数 。在唐代诗人眼里,白发能够表达的意味实在太多 。首先,黑发转白能够表现出生命衰颓的悲凉 。人生苦短是中华文化忧患意识的重要方面,从孔子“逝者如斯,不舍昼夜”的叹息到屈原“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的焦虑,奠定了中国古代文人生命忧患的基本内容,即体现生命价值的“名” 。白发是最能表达对生命苦短直观感受的一种载体,因为还未达成治国平天下的梦想,身体就已经先一步衰弱,是在令人倍感凄凉 。
白发还能表达出离别之苦 。生离死别是人生必然经历的历程,也一直是中国文学中常见的话题 。面对离别,普通人心中尚有许多愁绪,更不用说是最为多情的文人 。白居易在《生离别》一诗中就直接发出了“生离别,生离别,忧从中来无断绝 。忧极心劳血气衰,未年三十白发生”的痛苦呐喊,表达出与亲朋好友分离给士人带来的无尽忧愁 。
生离尚且如此令人悲痛,更遑论死别 。在《商山路有感》中,白居易叹道:“唯残乐天在,头白向江东”,表达对李健、崔韶二人的思念 。在《梦微之》中,一句“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的悲叹扣动无数人的心弦,其中真切的表达出亲友离世,自己苟活人间的痛苦之情 。
壮志未酬之恨也是唐朝诗人写白发诗的一大原因 。在古代文人心中,取得政治建树是他们最主要的人生追求,闲余之际又能以学问、诗文等获得他人称誉更是锦上添花 。相反,那些处于政治权利体制之外的文人反而属于“异类”,尤其是对于那些非自愿退出权利体制,而是由于种种外在因素,被迫离开权利体制的人,更是不幸 。唐代这样不幸的诗人很多,白居易就是其中一个 。
白居易和其他文人一样,想要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建立不朽之事功然而现实却是盛年本欲“乘轩鹤”直登“青云”,却深陷“泥途”无可奈何;晚年好不容易登上“青云”,又发现自己已是神衰体惫的白发老人 。总之白居易没能在最恰当的时候做最恰当的事,他的一生正如他在《酬严十八郎中见示》中写的“忽惊鬓后苍浪发,未得心中本分官”,所谓“本分官”就是适合自己才能身份和年龄的官职 。面对这样的人生境地,失意、痛苦、烦闷等消极情绪一并涌来,白居易这一时期的白发诗便也纷至沓来 。
诗人写诗不可能光写自己,白发诗也是这样 。在白居易笔下还描绘了很多普通大众的头发状况,比如《上阳白发人》里的深宫宫女,开头就是“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这些描写并非一笔带过,而是通过对各个群体的白发描写,展示出他们坎坷的人生和悲惨的命运,也展现出诗人关心民情、不忘生民疾苦的积极入世、兼济天下的志向 。也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统治者的自私、残暴以及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境遇 。
正月剃头死舅舅?错了,剃头是为了“思旧”头发本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就占有着十分独特的地位 。中国一直被称为礼仪之邦,处处皆礼,很多文明礼仪也是通过头发来表现的 。在古代,不论男女都要蓄留一头长发,从幼至长,头发除了展现仪容的俊美,还是年龄与身份的象征 。通过发式的改变来表示不同的人生阶段,头发在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
如垂髫本是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但后来用于指代三四岁至七八岁的儿童,也指童年 。又如总角也是一种发型,指的是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后来用来指代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少年 。再如束发本是指把原先的两个总角解散,扎成一束髻,古人束发就表示成年,因此有“男子二十束发而冠,女子十五束发而笄”一说法 。
- 玫瑰花的经典短句 描写玫瑰花的优美句子
- 京东报名sku指的是什么意思?添加注意事项
- 我的世界太阳能传感器怎么用 我的世界阳光传感器怎么用?
- 我的世界提取附魔书 我的世界附魔书咋做
- 1982年属狗女人健康运势-1982年属狗女的财运
- 1982年属狗女性运势-1982年属狗女的财运
- 燕然勒石的典故概括 燕然未勒归无计典故
- 南乡子送述古苏轼赏析 南乡子苏轼赏析
- 淘宝模仿别人的详情页侵权吗?模仿别人标题行吗?
- 天天特卖工厂店是什么?入驻的条件有哪些?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