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右军年减十岁时阅读答案 王右军年减十岁时文言文翻译( 二 )


感言:这个故事赞许王羲之处事坦然不慕权门;肯定郄太尉善于识人 。他的女儿的确非同一般,为王羲之生的七儿一女,个个成才,且多名垂青史,非常了得 。王献之与他老爸一样书法名扬海内 。
【原文】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如惊龙” 。(容止篇)
【译文】当时人品评王右军:“飘逸得如同游动的云,矫健得如同受惊的龙 。”
感言:其人潇洒自如,风流倜傥,有一股魏晋名士风范儿 。书法更是如出一辙 。“飘如游云,矫若蛟龙 。”
(王羲之《平安帖》唐时摹本 。)
【原文】(王羲之)性爱鹅,会稽有一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 。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
【译文】王羲之生性喜爱鹅,会稽有一个老妇人养了一只鹅,擅长鸣叫,王羲之要求买下来却没有得到,就带着亲友驾车前去观看 。老妇人听说王羲之即将到来,就把鹅宰了煮好招待王羲之,王羲之为此叹息了一整天 。
感言:一个很有高雅兴致、情趣横生的地方官形象,跃然纸上 。《世说新语》为笔记小说 。在这篇短文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有点微小说的味道 。出乎意料的结尾,令人为之惋惜 。
【原文】王右军与谢太傅共登冶城 。谢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 。王谓谢曰:“夏禹勤王,手足胼胝;文王旰食,日不暇给 。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 。而虚谈费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 。”谢答曰:“秦任商鞅,二世而亡,岂清言致患邪?”(言语篇)
【译文】王右军与谢太傅一道登上冶城 。谢太傅潇洒地凝神遐想,有超世脱俗的心意 。王右军对他说:“夏禹为国事辛劳,连手脚都长满了老茧;周文王忙得无法按时吃饭,每日里没有一点儿空闲的时间 。如今整个国家都处于战乱之中,人人都应当贡献力量;如果一味空谈而荒废政务,崇尚浮文而妨碍国事,恐怕不是现在该做的事吧!”谢太傅回答说:“秦国任用商鞅,只传两代就灭亡了,难道也是清谈导致的祸患吗?”
感言:有人言,戏子误国,其实空谈一样误国 。东晋崇尚玄理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王羲之是不赞同的 。他的这一理念也鲜明生动的表现书法序文作品上,积极进取,精进务实,看不到一丝世事虚妄人生无常气息 。
【原文】王右军素轻蓝田(即王述) 。蓝田晚节论誉转重,右军尤不平 。蓝田于会稽丁艰,停山阴治丧 。右军代为郡,屡言出吊,连日不果 。后诣门自通,主人既哭,不前而去,以陵辱之 。于是彼此嫌隙大构 。后蓝田临扬州,右军尚在郡 。初得消息,遣一参军诣朝廷,求分会稽为越州 。使人受意失旨,大为时贤所笑 。蓝田密令从事数其郡诸不法,以先有隙,令自为其宜 。右军遂称疾去郡,以愤慨至终 。(仇隙篇)
【译文】王羲之向来轻视蓝田 。蓝田晚年热衷名誉愈加强烈,王羲之更加看不起他 。蓝田在会稽的时候丁忧(指父母去世),停在山阴料理丧事 。王羲之代替他做郡守,多次说要去奔丧,好几天都没去 。后来王羲之只去了一次,并且既没让仆役通报,也没有回孝子们的哭丧礼,以此来凌辱他(指蓝田) 。于是两人之间的矛盾更深了 。后来蓝田去扬州当刺史,王羲之还在当郡守 。刚得到消息时,就派遣一个参军去给朝廷报告,请求分离会稽给越州 。派去的人受到他的嘱托却偏离了他的初衷,被那时的贤达大大的笑话 。蓝田暗地里命令做的事只有王羲之这个郡不按方案行事,因为先前就有矛盾,就命令他好自为之 。王羲之于是就称病辞去了郡守的职务,至死一直都很愤慨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