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母亲的挤车本领
——铁凝
这里要说的是我母亲在乘公共汽车时的一些表现,但我首先须交代一下我母亲的职业 。我母亲退休前是一名声乐教授 。她对自己的职业很满意,甚至可以说是热爱,因此她一开始有点不知道怎样面对退休 。
我记得退休之后的母亲曾经很郑重地对我说,她的退休最好别告诉我的熟人和同事 。我说退休了有什么不好,至少你不用每天都挤公共汽车,又累又乏又耗时间 。母亲冲我讪讪一笑,不否认她说过这话,可那神情又分明叫人觉出她对于挤车的某种留恋 。
母亲的工作和公共汽车关系密切,她一辈子乘公共汽车上下班 。公共汽车连接了她的声乐事业,也使她几十年间饱受奔波之苦 。在中国,我还没有听说过在哪个城市乘公共汽车不用挤、不用等、不用赶 。我们这座城市也一样 。母亲就在常年的盼车、赶车、等车、挤车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上车经验 。
有时候我和母亲一道乘公共汽车,不管人多么拥挤,她总是能比较靠前地登上车 。她上了车,一边抢占座位(如果车上有座位的话)一边告诉我,挤车时一定要溜边儿,尽可能贴近车身,这样你就能被堆在车门口的人们顺利“拥”上车去 。试想,对于一位年过六十的妇女,这是一种多么危险的行为啊 。
我的确亲眼见过母亲挤车时的危险动作:远远看见车来了,她定会迎着车头冲上去 。这时车速虽慢但并无停下的意思,母亲便会让过车头,极近地贴着车身随车奔跑 。当车终于停稳,她即能就近扒住车门一跃而上 。她上去了,一边催促着仍在车下笨手笨脚的我――她替我着急;一边又有点居高临下的优越和得意――对于她在上车这件事上的比我机灵 。
她这种情态让我在一瞬间觉得,抱怨挤车和对自己能巧妙挤上车去的得意相比,母亲是更看重后者的 。她这种心态也使我们母女乘公共汽车的时候总仿佛不是母女同道,而是母亲率领着我上车 。这种率领与被率领的关系使母亲在汽车上总是显得比我忙乱而又主动 。
近几年来,我们城市的公共交通状况逐渐得到了缓解,可母亲在乘公共汽车时仍是固执地使用她多年来练就的上车法 。她制造的这种惊险每每令我头晕,我不止一次地提醒她不必这样,万一她被车剐倒了呢,万一她在奔跑中扭伤了腿脚呢?我知道提醒的无用,因为下一次母亲照旧 。
每逢这时我便有意离母亲远远的,在汽车上我故意不和她站在(或坐在)一起 。我遥望着母亲,看她在找到一个座位之后是那么的幸福感十足 。我母亲也遥望着我,她张张嘴,显然又要提醒我眼观六路留神座位,但我那拒绝的表情又让她生出些许胆怯 。我遥望着母亲,遥望她面对我时的“胆怯”,忽然觉得母亲练就的所有“惊险动作”其实和我的童年、少年时代都有关联 。
在我童年、少年的印象里,母亲就总是拥挤在蚁群般密密麻麻的队伍里,盼望、等待、追赶……拥挤着别人,也被别人拥挤:年节时买猪肉、鸡蛋、粉条、豆腐的队伍;凭票证买月饼、火柴、洗衣粉的队伍;定量食油和定量富强粉的队伍;火车票、长途汽车票的队伍……
每一样物品在那个年代都是极其珍贵的,每一支队伍都可能因那些珍贵物品的突然售完而宣告解散 。母亲这一代人就在这样的队伍里和这样的等待里练就着常人不解的“本领”而且欲罢不能 。我渐渐开始理解我母亲不再领受挤车之苦而形成的那种失落心境,我知道等待公共汽车、挤上公共汽车其实早已是她声乐教学事业中的一部分 。她看重这个把家和事业连接在一起的环节,并由此乐意让她的孩子领受她在车上给予的“庇护” 。那似乎成了她的一项“专利”,就像在从前的岁月里,她曾为她的孩子、她的家,无数次地排在长长的队伍里,拥挤在嘈杂的人群里等待各种食品、日用品一样 。
- 剖腹产后几天能洗澡 剖腹产后多久可以淋浴?
- 宝宝多大可以使用学饮杯 宝宝几个月开始用学饮杯
- 拍好的黄瓜可以放多久 刀拍黄瓜怎么做好吃
- 糖醋蒜的比例10:7:2:1什么意思 糖醋蒜多久可以吃
- 钟睒睒以3900亿元首次成为中国首富 中国内地富豪榜出炉钟睒睒登顶
- 哪些大学可以专升本 湖南哪些学校可以专升本
- 孕妈妈可以吃火锅吗 孕妇是否可以吃火锅?
-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解读 记问之学是什么意思
- 肯德基疯狂星期四的东西每周会换吗 肯德基疯狂星期四外卖可以吗
- 母爱感动瞬间细节描写 关于母爱的片段摘抄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