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五原胡儿饮马泉原文翻译及赏析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翻译( 二 )

(1)“从来冻合关山路”有什么隐含含义?
首先,我们能够判定,诗人在路上是冬天,关山阻塞,说明路上非常艰难 。
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写来时的路呢?
大家发现了吗?这首诗一直都在写到达五原之后的情形,为什么诗人这里要回想来时的路呢?
在这里,诗人又巧妙地运用了类比 。
诗人用战争后的五原与诗人见到的五原作类比 。
战争后的五原特点:杨柳拂水,绿草如茵,春意盎然 。
诗人见到的五原特点:绿水分流 。
大家看,他们有相似的特点:都是同一个五原,都是春天,都是美好的景物 。
所以我们就可以推导出:诗人是经过了艰难险阻,才见到了春意盎然的五原,那么战争之后的五原也应该是经过了艰难险阻才得来的 。
大家明白了吧?诗人写来的过程充满艰难险阻,就是想表达:收复五原的过程,也充满了艰难险阻 。
(2)这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通过类比,回想了五原的收复过程,非常艰难 。
诗人的感情很明显,表达了对五原收复不易的感慨之情,同时还暗含,诗人不愿看到五原得而复失的心情 。
中国边石

  • 4、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
莫遣:莫使 。
行人:指诗人自己 。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这流水像一面镜子,但切莫照的我容颜,如果在新的一年,看见自己憔悴的面容,恐怕自己也会很吃惊 。
(1)诗人为什么会吃惊自己的容颜?
诗人写这句话,很显然是对自己容颜很清楚,根本不需要照镜子(这里是用镜子来暗喻流水) 。
也就是说,诗人已经知道自己衰老了很多 。
既然已经知道,那为什么诗人还要“恐惊”呢?
这就说明诗人心里是不想衰老的 。
对不对?
如果一个人坦然接受了自己很衰老的事实,他还会恐惊吗?
这很明显,诗人心里不愿承认自己已经衰老 。
(2)诗人为什么不愿意承认自己已经衰老?
一个人不愿承认自己已衰老,多半是因为他认为,有年轻时该做的事还没做完 。
我们回顾诗人的一生,他常年在边塞,写过不少关于边塞的诗歌,而且还参加过军事行动 。
比如《夜上受降城闻笛》、《从军北征》、《塞下曲三首》等 。
所以我推断,他心里想的未完成的事情应该和边塞有关 。
再结合上文,诗人心里知道五原的收复非常不易,不愿五原得而复失,我们不难推测,诗人仍然怀有为国征战的愿望 。
所以,他才恐惊自己衰老的容颜 。
(3)后两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诗人想为国征战,但是容颜已老 。
很显然,这表达了诗人容颜已老,壮志难酬的情怀 。
边防战士
  • 5、整首诗的感情脉络梳理
首先,诗人通过旧时胡人的饮马泉,来反衬五原现在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收复五原的喜悦之情;
其次,诗人听到号角声,心里对目前的战争形势有担忧之情,同时联想到边疆的战士奋勇杀敌的情景,表达了对边疆战士的赞美之情;
然后,诗人通过类比,表达了对收复五原艰难过程的感慨,也不愿五原得而复失;
结尾,诗人通过把流水暗喻成镜子,想到自己容颜已老,无法为国征战,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情怀 。
诗人的写作手法,依次是反衬、联想、类比和暗喻 。
诗人表达的感情也很多,有喜悦之情、有担忧之情,有赞美之情,有感慨之情,有壮志未酬的情怀 。
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虽已年老,但是心中的家国情一点都不少,这首诗为我们留下一份浓浓的爱国情怀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