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文化传承——居家日常生活礼
【|礼仪文化传承——居家日常生活礼】
文章图片

入乡随俗 。 不管我们到哪去 , 都应该事先了解一下当地的习俗和禁忌 , 这是对负责的一种表现 , 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 比如出国求学或旅行 , 一定要提前了解当地的禁忌 , 以免给自己带来出麻烦 , 也为了使自己的一言一行符合当地的礼俗 。 《礼记·曲礼上》说:“入境而问禁 , 入国而问俗 , 入门而问讳 。 ”禁 , 即禁忌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 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打听当地的禁忌;每到一个国家就先了解该国的风俗习惯;同理 , 到了别人家里 , 也要先问他们有什么忌讳 。 这都是对别人及其当地文化的高度尊重 。 同时 , 远行归来时 , 尽量带一些知当地的特产或礼品 , 去拜访至亲好友 , 告知他们自己平安归来 。
不踩别人的鞋 。 当你乘公共汽车 , 上楼梯时 , 踩过别人的鞋吗?不弄脏、弄坏他人物品 , 是对他人的尊重 。 不责怪他人弄脏、弄坏自己的物品是一种涵养 。 《礼记·曲礼上》曾说行走时“母践屦” , 意思是说进屋门时要小心谨慎 , 不要踩别人的鞋 , 此外 , 行走时也要小心 , 不要踩着别人的鞋 , 试想 , 如踩果踩了别人的鞋并因此使别人摔倒 , 对双方来讲 , 是多么让人尴尬的场景 。 特别是在公交车上及旅游景区等人多的地方 , 难免有此类事情发生 。 如果自己不小心了别人的鞋 , 一定要真诚地向对方说“抱歉 , 对不起 。 ”如对方不小心了你的鞋 , 一定要宽容别人 , 不要喋喋不休地抱怨对方 , 宽容别人是美德 , 真诚抱歉是礼仪 , 如因为此类事而发生吵闹 , 对双方来说 , 都是严重的失礼行为 。
进门换鞋 。 你每天放学、下班回家进门后换拖鞋吗?换拖鞋有什么礼仪吗?每天进屋换拖鞋 , 出门换常鞋 , 即是爱卫生的表现 , 也是对尊重家人劳动成果的表现 。 《礼记 , 曲礼上)说 , 穿鞋子不上堂 , 并且脱鞋子时 , 不要正对台阶或厅堂 , 不要对着人 , 要侧向一边 。 穿鞋时 , 要跪着拿起鞋子 , 到一边蹲下去穿 , 不要面对尊长或客人穿鞋 。 现代家庭房屋中多数为木制地板或瓷砖地 , 无论回家或是到别人家做客 , 进门时都要脱去脚上穿的鞋 , 换上专门准备的拖鞋 , 这样就不会踩脏地板 , 既清洁卫生 , 又尊重主任的劳动成果 。 出门换常鞋 , 也是对自己的仪表负责 , 如果我们穿的衣服整洁干净 , 出门却穿着家居拖鞋 , 给人的感觉上就是不讲究 , 很随意的感觉 。 你对自己都很随意 , 别人对你何须尊重 。
登高而不高呼 。 当你站在高处大呼小叫 , 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相信不管是你的朋友 , 还是周围的路人 , 一定都会把目光投向你 , 并一脸惊异;心中会想遇到什么特殊情况了吗?《礼记 , 曲礼上》说“登城不指 , 城上不呼 。 ”意指登上城墙 , 不要指手画脚 , 大呼小叫 。 登城有所指 , 就会让人产生困感;登城高呼 , 就会让人产生惊骇恐慌 。 这里的城可延伸为“高处” , 我们无论是在高山上 , 还是在高楼上及旅游景点等 , 切记不可叫对着下面大呼小叫、胡乱指画 , 这样不仅影响环境 , 也会扰乱别人的视听是有失礼仪的 。
洒水扫地也要讲究礼仪吗?《童子礼》洒上说 , 以木桶盛水 , 左手提着 , 右手以竹枝轻洒堂上 , 洒水完毕后 , 再取扫帚轻扫 , 一手执扫帚 , 一意挡扫帚 , 边退边走慢地扫 , 不让尘土溅到长者身上 , 扫完后再用簸箕收捡 , 端着丢到他处 。 在古代屋里屋外都是土地 , 尘土很多 。 所以 , 扫地前就需要先酒水 。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里的地面不是木地板就是瓷砖 , 打扫时也不用先酒水 , 先用扫帚细心扫一遍 , 再用拖把仔细、认真地拖地 。 方式虽有变化 , 但洒扫之精神是一致的 , 就是在这些日常细微的小事上培养专心、细心、认真的做事精神 。 一个洒扫马马虎虎的人其做事态度多是不认真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