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卿相”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有什么?他只是一个寻花问柳之人吗?( 二 )


一、柳永为什么叫“白衣卿相”?
柳永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
白衣为平民,卿相为高官,白衣卿相即为未入仕途而有影响力的书生,也可理解为有卿相的名望和抱负的平民书生 。“白衣卿相”语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 。
柳永在年轻时科考屡试不中,再次落第时,郁郁不得志,写下了那首《鹤冲天》中的名句: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

“白衣卿相”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有什么?他只是一个寻花问柳之人吗?

文章插图
北宋时,柳永善写“俗词”,而宋真宗喜”雅韵” 。传说当真宗读到这首词中的“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时,便心生不悦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于是柳永便自诩“奉旨填词柳三变”,长期流落于歌欄曲坊之间 。直到暮年才及第,但始终官职低微,频繁转官,仕途坎坷,不受重用 。
二、柳永对宋词的贡献
词初始于梁,形成于唐,盛极于宋,是一种押韵的可以配乐歌唱的“合乐诗歌” 。
既然词极盛于宋,那么柳永对宋词有那些贡献,处于什么地位呢?柳永可以说是第一个专力从事词创作的人,是宋词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标志性人物,对宋词的发展贡献非常大而且影响深远 。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我个人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形式和内容方面的改变和创新大,开拓了宋词发展的广阔空间 。他大量填写慢词,改变了以小令为主的传统体式;开创俚俗词派,以民间口语入词,改变了以“雅”为主的传统风格;创作主体介入,抒发自我,改变了以人物类型表现为主的传统方式;大量创新词调,在宋词850多个词调中,柳永首创的就有100多个;丰富了宋词的表现内容,创作了大量抒发市民阶层、青楼女子的感情,描写市井生活和都市风光,表现羁旅行役及平生际遇的作品,改变了以上流社会“沙龙文学”为主的现状 。
“白衣卿相”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有什么?他只是一个寻花问柳之人吗?

文章插图
二是作品数量多,为宋词这个文化宝库增添了大量传世经典 。柳永以毕生精力作词,流传至今的词有二百余首 。
三是艺术水平高,流传广,影响大 。柳永与同时代的其他诗词代表人物一起,把词的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家,柳永对宋词艺术水平提高的贡献是巨大的,在当时也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出现了“凡有水井处,皆能歌柳词”的现象 。北宋中后期,虽然苏轼和周邦彦各开一派,但追根溯源,也都是从柳词分化而来 。
“白衣卿相”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有什么?他只是一个寻花问柳之人吗?

文章插图
所以总的来看,在词的创新和影响力上以柳为最,在艺术上也可与苏轼、周邦彦、黄庭坚、秦观等并驾齐驱,只不过风格不同,各有千秋 。
三、如何看柳永的“寻花问柳”?
有人认为柳永的许多词是他“寻花问柳”生活的记录,而柳永本人也只是一个“浪荡颓废”的文人,在诗词史上也有“柳腻苏豪”之说 。
“白衣卿相”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有什么?他只是一个寻花问柳之人吗?

文章插图
其实这种观点是只看表面,不及实质的片面看法 。柳永的“寻花问柳”是由当时的社会现实及自身的际遇共同决定的 。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