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河渠书》

文章插图
公元前246年,也就是秦王嬴政登基元年 。此时的秦国早已羽翼丰满,就像一只正要振翅奋翼的苍鹰,用双眼犀利的寒光扫视着六个匍匐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山东国家 。
最先感受到杀气逼人的毫无疑问就是都于新郑的韩国 。只要秦军东出函关、利剑出鞘,韩国必是头一个血洒平陆的战败者 。为能苟延残喘,韩国派遣治水工程师郑国入秦,说服秦王开凿一条自泾注洛的大河渠,冠冕堂皇的理由是这项大工程能够很好地改良关中平原上贫瘠的盐碱地,并最终为多达四万顷良田提供充足的水利灌溉 。
可私下里,韩国人心知肚明:这么大规模的水利工程一旦上马,消耗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都将是天文数字,届时秦军东征的脚步势必受郑国渠的拖累而被迫放缓,韩国也就能藉此续命了 。
这个阴谋的中途曝光惹得秦王嬴政勃然大怒 。就在得知内情后的第一时间,嬴政下达了一道严令:
会韩人郑国来闲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闲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书 。
——《史记·李斯列传》

文章插图
鉴于客卿郑国阴谋阻滞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再加上保守的秦国宗室大臣受郑国渠事件的刺激,排外情绪高涨,秦王嬴政决定将所有在秦客卿一律驱逐出境 。
司马迁说,被逐的客卿名单中就有后来的宰相李斯 。为了谏阻嬴政的这一冲动的决定,李斯批逆鳞、犯龙颜,斗胆上书陈情,这才有了后来名垂史册的《谏逐客书》 。

文章插图
可还是这篇上书,还是《史记》的记载,在《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却又对李斯上《谏逐客书》的原因做出了另一番截然不同的解释:
十年,相国吕不韦坐嫪毐免 。(中略)大索,逐客,李斯上书说,乃止逐客令 。
——《史记·秦始皇本纪》
这一段记载同《河渠书》及《李斯列传》中保存的“郑国渠事件”传闻在事实经过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李斯列传》说秦王政下逐客令,事在元年即公元前246年;而《秦始皇本纪》则认为这道逐客令的下达时间乃在10年后的公元前237年 。
《河渠书》及《李斯列传》将秦王逐客归因于客卿郑国阴谋以修渠工程阻碍秦军东征;而《秦始皇本纪》则说秦国之所以大规模逐客,是因为长信侯嫪毐谋反受诛,审讯叛党分子的过程中,相国吕不韦与嫪毐的利益输送关系被揭露了出来,因而激怒嬴政,下令逐客 。

文章插图
司马迁对这两种秦国逐客的解释不置可否,并行存录 。但究竟哪一种更接近历史的真相呢?要索解答案,我们必须首先注意到,大规模地蓄士养客并不是秦国本土自发形成的风气,而是山东政治风俗的影响所致 。
《史记·吕不韦列传》说:
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秦王年少,太后时时窃私通吕不韦 。不韦家僮万人 。
当是时,魏有信陵君,楚有春申君,赵有平原君,齐有孟尝君,皆下士喜宾客以相倾 。吕不韦以秦之强,羞不如,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 。
是时诸侯多辩士,如荀卿之徒,著书布天下 。吕不韦乃使其客人人着所闻,集论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二十余万言 。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
- 热爱生命的简短例子 关于热爱生命的事例
- 关于大暑的诗句有哪些?
- 中国移动花卡是什么 移动花卡是什么意思
- 表达感情的句子 关于感情的诗句有哪些
- 成熟稳重的经典句子 关于成熟的句子说说心情
- 为什么中国作为十四亿的人口大国,却不是冬奥会的超级强国?
- 关于秋天的古诗词 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有哪些
- 歌颂医者仁心的古诗词 古代赞美医生的诗句
- 父母无私的爱简短句子 父母无私的爱的句子
- 婚姻家庭经典语录 关于婚姻的经典语录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友提供或互联网,仅供参考,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